1qhjooij1 Uuqnvcadznyrw

仔細聆聽!從我積欠學生的一堂「阿魯巴」說起

教育現場/那些季刊教我的事

教育現場 / 那些季刊教我的事

城小小四教室的最後1週性教育課程中,一位男孩主動要求我為他們上「阿魯巴」課程,當時我正準備要上「多元文化家庭與性別」,覺得時間不足夠把阿魯巴的討論帶入。便跟同學們說:「好,幫我記得,我欠你們一堂『阿魯巴』。」未料,隔學期第一次上課,同一位男孩見到我立即說:「老師,你欠我們一堂『阿魯巴』。」啊,可是開學我才第一次與學生面見上課,我依照當初設計,已經有課程主題要上了。因此我再度跟他們說:「下次一定上喔!今天先上我們上學期末還沒討論到的下集啊」。」

隔週進教室,同一位學生又「剛巧」在講台與我擦身而過,留下同一句話:「老師,你還欠我們一堂『阿魯巴』。」頓時,我耳朵轟轟轟,想起自己居然賒欠一堂課這麼長一段時間。這次,我決定放下原本一直延伸下去的課程,轉而問他們到底是怎麼知道「阿魯巴」的?幾位男同學引頸企盼著,笑嘻嘻地看著我,眼光閃爍地回答:「學長說的!」

「阿魯巴」,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下這3個字。

我覺得認真觸及阿魯巴歷史以及儀式性的「活動內容」很重要。透過引導式與對話式教學,我得以理解小四學童怎麼聽高年級「學長」談及到阿魯巴、怎麼地覺得一知半解卻問不出個所以然。討論一邊進行,我一邊在黑板上畫下簡易心智圖。心智圖中心是「阿魯巴」,發展出去的包括:「友情」、「面子問題」、「人際關係」,「身體安全保護」、「身體界線」與「身體自主」,以及「性騷擾」跟「性霸凌」等。我跟同學們說:「臺大有一位畢恆達教授他長期研究『阿魯巴』,有一天,他跟他的研究夥伴很想知道究竟『阿魯巴』到底是一種遊戲,還是霸凌。那你們覺得這是遊戲,還是霸凌?」

當天上課的討論盛況(李雪菱提供)

聽完我的提問,哈哈大笑者有之,震攝於霸凌兩字者有之,無論男孩女孩,他們都神情專注地等待著師生共同推進的下一道問答。發問者表情恍然,我嘗試翻譯著同學們的表情。我說:「原來這不是我們班上少數同學的好奇,這居然還是社會文化跟性別這種『研究』的好問題(畢恆達、黃海濤、洪文龍、潘柏翰,2017)呢。」在步步討論後,他們比較急迫想知道的是:「萬一以後長大遇到這種事情怎麼辦?」有同學想到「尿遁」可以顧全彼此面子又能全身而退;有人決定要「一開始就清楚拒絕」;有人不置可否,覺得「搞不好以後真的會玩玩看」;有人則一直扭動身體,說:「好奇怪的遊戲啊……。」下課時,我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沒有忽略學生的提問。

這是一堂為期80分鐘的「阿魯巴」課,我們將非正式的課前師生對話,搬入正式的性教育課程單元。平日的下課時光,同學們往往不吝惜拋擲出他們的「學習動機」,這些訊息都是老師能運籌帷幄的珍貴資糧。課程初期,我在黑板上寫下「阿魯巴」3個大字,同學們感受到「非正式提問」也能堂而皇之地成為「正式課程」。我帶著同學煞有介事地盤點著關於「阿魯巴」的校園田野資料,繼而將這些關鍵字詞分門別類,發現小四學童已有高度的認知能力,透過引導,他們也能開展反思的潛能。課程結束前,大家一起見證了「阿魯巴」心智圖,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別小看這只是一場遊戲,具性別意味、身體、性教育、霸凌議題的討論素材,最後還被我們整合到3個相交的圓。一是自我身體界線與身體自主(性別的自我了解、自發),一是友誼與面子問題的安置(性別的人我關係、互動),一是性別平等與友善環境的經營(性別的自我突破、共好)。就這樣,一道課餘的「阿魯巴」習題,不僅以正式課程之姿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最終甚至能開展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與「共好」之核心概念的實踐呢。

當天上課的討論盛況(李雪菱提供)

課後,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一種了解「高年級學長神秘語言」的滿足,那是一種思辨後的自信風采。原來,性教育課可以是師生開啟解碼密語的鑰匙,也可以是學生從迷惑轉向豁然開朗的通道。一位女孩課後仍持續追問:「為什麼男生會玩這種『傷害身體的危險遊戲』?」一位男孩在課後的回饋單寫下:「我學會以後有人找我玩『阿魯巴』我可以怎麼辦。」

這堂課讓我學到仔細聆聽學童的企盼並加以融入課程,是多麽得重要。

小四、小五階段男女孩的身體賀爾蒙發展,開始讓他們對於身體接觸不再像過去那樣「自然而然」,多數同學對於牽手行為會有所思考或表示害羞。許多女性同儕開始進入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半個大人」的階段正式開啟。而這道「開關」並不是進入高年級才打開,任何時候,校園文化、生理發展等層面,都可能發出教學的叩問。這堂由小四學生主動發起的議題,這就是最切身、最好的上課素材。越來越多男女孩在中年級便開啟青春期的種種生理、校園文化與社會性別文化的問題,師長們大可打破過去幾年級該上什麼生理健康課的衛教套裝。蕭昭君(2011)曾建議「直接問小六學生『你們想知道些什麼?』以期掌握學生在「性教育」單元的先備知識。」李雪菱(2021a、2021b)也曾分享許多教學實例,以回應兒少的聲音,並發展螺旋式課程。8年的行動研究讓我看見:所有青春期話題都受到各級學生的熱烈歡迎,教師只要善加引導,使用貼近他們的生命經驗與語言,往往都能有豐富而深度的討論。

後來進一步與全校分享的阿魯巴課程 ppt(李雪菱提供)

「有效的性教育教學必須建立在對於社會生命現場更貼近的知識」,10年前蕭昭君(2011)這段話,至今依然適用:

現階段以及未來的學校教育,教師有必要謙卑考量時代在改變,相關法律也在改變。依據當時性教育被列入健康教育專業的前提…提升國民小學教師的健康教育教學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包括:重新學習並認可進步的性別人權論述、性與情感教育跟生命認同密切關連的相關論述,是現職教師必須自修的功課。

好好聆聽學童的聲音,嘗試融入正式與非正式課程,蕭昭君提醒教師透過身教與言教,以挑脱複製主流既有的「性生理」、「兩性教育」、「異性戀中心」的知識論,進而趕上時代的進步,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段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便會是重新建構「性教育」(sexualityeducation)、「身體自主與身體界線」、「性侵性騷防治教育」、「性別權力關係」、「多元情感關係」、「多元性取向」知識的珍貴過程。

有興趣了解脈絡的老師,建議再閱讀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0、77、81期的總編序,以及82期王儷靜(2018)〈總編輯序:12年國教課綱的附錄二〉。在十二年國教與素養導向教學正夯的教改路上,各級教師與家長有可能覺得性別平等教育被移到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好像變得撲朔迷離,難以照著具體的教材執行教學。這確實是現階段許多教師的難題,然而,真正願意身體力行並建構專業圖像的教師,不妨嘗試相信自己願意提升的專業企圖心,讓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9個學習領域,成為一種生活與教學的實踐。

在校園與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性別經驗,都能帶入性別平等視角的思考。王儷靜(2018)曾舉例說道,不管是教室裡同學們說了「髒話」、吐出「娘娘腔」,或是學校請美容公司來上青春痘、找內衣公司來上性教育……上述種種不夠性別友善、不夠多元性別氣質友善,或是有人做不到尊重多元性傾向,以致造成別人的身心不舒服時,教師或學校都可以考慮以「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與維護」的概念,來設計一系列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課程。這麼做,對於消弭偏見,必定有即刻的幫助。當教師願意正視學生之間不適當的互相取笑,無論是對他人性別特徵、性別認同、性傾向認同的不尊重,或是肢體上、語言上的霸凌,都可能因為老師的傾聽而獲得翻轉。而所謂「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防治」與身體界線、身體自主與權力關係密不可分,本文發起自小四學生校園生活經驗的阿魯巴事件,由老師帶入正式課程,就是一個好例子!

多數時候,我擔任性別教育或是閱讀寫作的在職教師研習講師。幾所與我熟識的老師深知我最樂此不疲的,是應邀擔任小學生的短期老師,以及前往小學當服務學習的志工老師。近年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這長達8年,在4所(事實上不只4所)小學與幼兒園發展的性別教育課程。能夠如此貼近小朋友實在是一件幸福又過癮的事。將學童的日常生活經驗,納入性別教育課程發展的同時,我也嘗試實踐十二年國教提倡的螺旋式課程的精神(教育部,2020),很期望相關的行動研究案例積少成多,為性別教育實務帶來些許漣漪。

幫助學童認識自己,發展自尊自信、自我尊榮的教育,讓我一吐求學期間常年受壓抑卻無法傾吐的不平。每次閱讀學生回饋單上由衷發出的感謝語言,我總是覺得自己真的做了對的事。如今,我真心感謝父母與姊姊哥哥帶給我的生命歷練與曙光,童年與求學時光因貧窮與受不平等對待的生命經驗,如今,卻幫助了我長出敏覺學生學習需求的眼光。

作為一個無緣拿到小學老師證照的小學客串教師,我以外聘師資或服務學習志工的身分,投入8年的時光,進入幼稚園中班至六年級的早自習與第一堂課。這篇短文是我與小學生教學相長的故事(李雪菱,2021a、2021b)延伸,也可說是小學生和他們的導師與我共同發展出來的性(別)教育行動。然而,此文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寫出來警醒教師、家長與我自己的。即使是我,也差點忘了自己積欠學生的一堂「阿魯巴」課。如果您正身為教師或家長,請您想一想,是否最近曾遺忘學童或是孩子主動發出的生命探問?如果老師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上性別教育課,如果家長不知道找哪些話題跟孩子聊天,您或許只需要仔細聆聽⸺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身心發展與社會文化的回聲⸺這回聲,可能就是他們近期最急迫想與您一起深入探究學習的領域呢。


參考文獻

  • 王儷靜(2018)。總編輯序: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附錄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2,4–7。
  • 李雪菱(2021a)。田野觀察、對話、行動主張:兒童人權與性別教學。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94, 89–94。
  • 李雪菱(2021b)。家庭、學校與性 / 別教育工作者的協作──我們在偏鄉幼兒園、小學的性 / 別教 學觀察和行動。性別平等教育季刊,95,117–123。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 入說明手冊。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
  • 畢恆達、黃海濤、洪文龍、潘柏翰(2017)。男性青少年群體同嗨(high)的打鬧遊戲:「阿魯巴」。 台灣社會學 ,34,1–43。
  • 蕭昭君(2011)。國小性教育該教什麼?─「健康教育課程種子教師培訓測驗題庫」的檢視,性別平 等教育季刊,5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