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otugeord78c7wxadl9yna

專題引言——女性的環境行動主義

特別企劃 II/女性的環境行動主義

邱花妹|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環境行動

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關切女性的環境行動,認為環境議題有其性別面向。由男性主導的政治經濟體系,支配、剝削自然環境、帶來負面的生態環境惡果;同時,在失衡的性別分工下,負擔較多照顧等再生產工作的女性,常不公平地承受過多環境衝擊。因此,從富裕到貧窮國家、從鄉村到都市,我們看到女性在反核、反毒與反空污運動中站上最前線,為追求環境正義、氣候正義挺身而出,在守護森林、河川與生物多樣性上做出貢獻,也在食物、能源等日常所需的生產與消費活動中引領變革。

無疑的,女性在回應生態環境與氣候危機、追求永續轉型上,扮演重要角色,女性何以、如何投身環境行動?性別與環境,乃至與階級、族群等不同社會面向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女性的環境行動?此外,我們常見媽媽站上環境運動最前線,「母職」(motherhood)在驅動女性環境行動、對其行動論述與組織策略有何作用與影響?比如Celene Krauss(2003)研究美國環境正義運動發現,女性是草根環境運動的主力,但主流、建制化的環境運動仍由白人男性主導,此外,白人工人階級女性、黑人女性與原住民女性成為環境正義行動者的過程普遍地受到母職身分的影響,但在其階級與種族社會處境殊異下,其所追求的環境正義內涵則有所不同,比如原住民女性在捍衛自然環境時也在對抗長期的殖民與種族滅絕危機。

但這是否意味著女性比男性愛地球?或者對自然環境議題較有感而較願意採取環境行動呢?不同的生態女性主義者或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確定的是,女性確實在各種日常的、草根的環境行動中佔據多數、扮演重要角色。我會避免滑入本質論的立場,問題不在於女性較具備照顧特質或天生愛自然,而是女性在既有父權體系下,更常不平等地承受環境後果、成為脆弱族群,因而願意起身行動。

沒有女性前仆後繼的環境行動,難有今日的環境變革,缺乏性別平等面向考量的環境,難以永續。理解性別與環境問題如何交織,女性環境行動中的女性的環境意識、行動策略與論述,以及女性如何透過參與環境運動自我賦權、打破公私領域的區隔,無疑是值得探討與傳遞的性別教育課題。

聚焦臺灣女性的環境行動

本專題聚焦晚近全球與臺灣均高度關注的氣候危機、永續食農、反核與能源轉型,呈現女性環境行動主義的內涵,同時也引介了結合性別與環境教育的經驗案例,本專題包括以下幾篇文章:

首先,實戰經驗豐富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察人賴曉芬,在〈站上最前線 — — 氣候危機下女性的食農行動〉一文中,指出改變食物與生產消費模式對遏止當前氣候危機的重要性,而在不管是國內或國外、農村或都市,女性在追求永續食農的道路上均扮演著重要角色。如莫拉克風災後,高雄那瑪夏的卡那卡那富族復耕「女人的田」,或是本文詳細引介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34年的主婦聯盟證明了女性可以在倡議綠色飲食、倫理消費與食農教育上引領臺灣社會改變,也有能力通過成立合作社發展出支持型食農社群組織,挑戰既有的食農秩序,讓自己、家人與國人的餐桌及農業生產更永續。

食物不可或缺,能源亦然,從反核到能源轉型,女性也扮演重要角色。結合研究與社會實踐,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楊佳羚以〈如何和孩子談核能議題:社運媽媽的日常實踐〉為題,分析17位社運媽媽為何、如何帶著孩子投身反核運動,比如創新地以親子為主體,在高雄的捷運與公共空間朗讀反核繪本。本文也討論了媽媽如何視自身與孩子為獨立的行動主體,策略性地運用母職身分投入日常的環境運動,過程中,也一定程度地打破了傳統公私領域的界線,為女性界定公領域議題與公共參與增能。

服務於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的洪寧均,以〈臺灣公民電廠發展中的女性身影〉一文,讓我們看到女性在推動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如同1986年車諾比核災或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許多女性從參與反核運動到成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產銷者,臺灣也在2011年福島核災激發的反核運動中,有了女性環境行動者發起的「瘋綠電行動聯盟」,以及後續更多女性行動者主導創設了「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陽光伏特家」等,女性明顯是引領臺灣社會追求能源民主的重要實踐者。

最後,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藍貝芝、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楊佳羚合作撰寫〈環境與性別教育戲劇教學〉一文,以具體的戲劇教學案例,指出性別與環境乃至與階級、族群間的交織性,對教學工作相當具參考價值。此一教學經驗建議,師生可以透過反思自身的環境經驗,進一步進行訪談,將訪談結果謄錄進、轉化為戲劇或舞蹈內容,從而引領參與者進行回饋與反思,以促發日常的環境行動。結合環境與性別的教育活動,無疑將有助於提升女性在環境行動中的視野與能力。

結語

本次專輯聚焦女性環境行動主義,嘗試釐清女性何以、如何投身環境行動,除了點出性別與環境、乃至與族群、階級議題的交織性,也討論母職在女性環境行動中的作用,傾向不從本質論理解母職與環境行動的親近性,也討論到女性如何透過參與環境行動、打破公私領域、自我賦權。

值此生態環境問題與氣候危機加劇的時刻,如何賦權女孩與女性刻不容緩。聯合國2015年訂定的17項永續發展指標(17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7SDGs)納入「性別平等」,確立了性別在永續發展中重要性,聯合國女性(UNWomen)在2021年提出7項改變世界的方法,納入了女性主義的氣候正義行動¹,相關行動直指,氣候變遷影響每個人,但貧窮與脆弱族群受害更深,而所謂的脆弱族群,就包括承受大量的環境、經濟與社會震盪、面臨更多健康與安全風險的女人與女孩。

[1]見 https://www.unwomen.org/en/news/stories/2021/6/feature-seven-ways-to-change-the-world

期望這個專題有助於讀者理解女性環境意識的形成、行動的策略與方法,以激發更多人,而不僅是女性,為捍衛環境永續一同起而行。

Singkham

延伸閱讀

  • Krauss, C. (2003). Women of Color on the Front Line. In Dryzek, J. & Schlosberg, D. (Eds.), Debating the Earth: Th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Reader (pp.493–50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ellor, M.(2007). Ecofeminism: linking gender and ecology. In Pretty, J., Ball, A., Benton, T., Guivant, J., Lee, D.R., Orr, D., Pfeffer, M., Ward, H.(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pp.66–77).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