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2k15n8kt 4husnjwzf Uq

給現場教師的性教育 ── 繪本與小學教學資源

專題企劃 / 給教育造浪者的性教育

諶淑婷 / 不會打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圖 / freepik

我曾擔任報社記者,主跑兒童教育、文化,10年前離職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生了孩子後,維持著「半媽半X」的生活。「X」是採訪寫稿、專欄寫作,同時也包括性別平等繪本的推廣。

在2018年反同公投前夕,我接觸到各種對同志教育的擔憂、憤怒、質疑,坦白說,我從來沒有遇過那麼大的反性平勢力,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真思考,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熱愛繪本的我,該如何奉獻一己之力?為什麼性平教育推動那麼多年,還是讓許多家長充滿疑慮與不安?

左思右想,我依然相信繪本是推動性平教育的好幫手,但只談認識多元性別、尊重同志、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是不夠的。如果不從根本和孩子談性教育,讓他們從身體開始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明白什麼是身體自主權,建立起「珍愛自己、尊重他人」的價值觀;明白性不該用來開玩笑、嘲諷他人,更不該變成霸凌的手段之一;明白月經、勃起、內衣選擇、情感關係都是可以討論的議題,沒有什麼隱晦避談的,那麼當前校園裡許多問題都可有所改變。

用繪本與孩子自在談性

其實,孩子只有2、3歲的時候,就會提出各種跟性有關的問題。

媽媽,你的雞雞不見了?」從小就輪流和我與老公一起洗澡的兒子,有天提出這個疑問。

媽媽沒有雞雞啊!」我回答。

為什麼?

有些人有雞雞,有些人沒有。

這個話題對兒子來說非常有趣,我們就這樣討論了雞雞了大半年,現在兒子已經很清楚知道媽媽就是沒有雞雞了,而男生的雞雞似乎有點怕冷,所以會長一些毛髮「保暖」。

回到家庭或教室裡,如果孩子們正在拿著「誰長毛、誰沒長毛」取笑打鬧,我們該怎麼解釋說明呢?該如何讓孩子更自然學習青春期的變化呢?

我最喜歡推薦給家長、幼兒園教師、小學老師使用的繪本,就屬巴貝.柯爾(Babette Cole)的幽默創作,例如:《有什麼毛病?》描述「荷爾蒙夫婦」如何在男孩與女孩的體內調配藥水,好讓他/她開始第二性徵發育,許多青春期孩子會為了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而苦惱,但「荷爾蒙夫婦」的藥水就是專為個人特製,所以每個人身體本來就會不一樣。或者是薩姿醫師(Dr. Gail Saltz)所寫的《不可思議的你!──跟我們一起來認識你的隱私部位》,書中從男女生殖器官取「綽號」開始談起,但她有意要幫生殖器官「正名」,以精確的用詞,循序漸進地詳細的解說男女性器官的不同。

很多家長覺得性教育難談,尤其是學校老師生怕說錯話引來家長投訴,繪本就是這麼擅長幫成人說出不知該如何與孩子討論的敏感話題。就拿性行為來說,要讓孩子知道女性有卵子、男性有精子,一點也不困難,困難的是怎麼講解精子和卵子的「相遇」?有些性教育繪本選擇含糊帶過,例如尼可拉斯.艾倫(Nichol as Allan)的《小威向前衝》,書中那張只有「一對夫妻蓋上棉被」的插圖,讓孩子自行意會,但棉被底下做些什麼呢?

翻轉書《種子寶寶》以「寶寶從哪裡來?」為題,作者提利.勒南(Thierry Lenain)毫不避諱的畫了男女交疊的圖,解釋性行為的發生;對於最後寶寶的生產,不僅有從陰道的自然生產,還畫了剖腹生產,非常適合高剖腹產率的臺灣。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大多在「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前,就離開了校園,沒有接受過性平教育,性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就算是聚餐玩鬧時,能把性當成朋友間的玩笑話,但當我們對著純真的孩子,覺得難以啟齒是完全正常的,明明知道是「教育」,卻無法像說起歷史、地理、英文等學科一般自然,希望孩子越早學越好、學越多越好。可是一般學科成績不好,不過是考試成績差,但性教育學不好,卻是把孩子推到網路上自行摸索學習。

不過使用繪本和孩子談性教育,仍有許多要留意之處。例如很多學校都會準備日本作家山本直英《我的小雞雞》當作教材,這是一本向孩子介紹不同性別生殖器官的好繪本,衛生習慣的重要都包含在內,也談及自我保護與身體界線,最後還強調了生命的可貴等等。不過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意識地前進,我們在閱讀這些繪本時,也要因時制宜地調整內容的解說方式。例如:書中強調陌生人若要看隱私處可能是要「做壞事」,不能跟著不認識的人離開等等。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兒童性侵加害者以熟人居多,比起陌生的大野狼,該如何感受和判斷家人、鄰居、老師等熟識者,是否尊重彼此身體界線?並知道自己有身體自主權,以及適當的求助管道等等,都比「小心大野狼」更重要。

另一方面,使用性教育繪本時,務必不要隨意改編書內文字,盡可能依照原文字內容,好好的說出「陰道、陰唇、陰莖、睪丸」等詞語,而非擅自修改成「下面」、「那邊」,傳遞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羞恥感,因為性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對於生殖器官自在且正面地看待。

最後,就是請每一名家長、老師,都做好準備,能隨時能回答孩子任何關於性的問題,就算這些問題讓人尷尬,會讓全家或全班頓時安靜下來,你也必須準備好見招拆招。但不必太擔心,每年都會有更好的性教育繪本出版,例如水滴文化在2022年接連出版兩本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創作:《我爸爸有小雞雞》、《我可以選擇愛上誰嗎?》,這兩本繪本都以教室做為場景,從「兒童視角」來提問,而且不帶說教意味。舉例來說,《我爸爸有小雞雞》中,雖然強調性器官正名的重要,但同時也提醒讀者,必須尊重每個家庭對性器官的不同暱稱與說法。而《我可以選擇愛上誰嗎?》則從同志是「性傾向」,不是像未來志願(如醫師、警察、工程師、律師等)一樣是能夠自由選擇來解釋。作者秉持的態度是,兒童的一個小小的問題、一句不經意的回答,都值得成人認真看待,在尊重異己的前提下,認真與孩子討論。

與上述同系列第三本娜塔莉.狄波特(Nathalie Depoorter)的《我媽媽有大肚子》,則從家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角色出發,觀察媽媽懷孕時的改變、媽媽將如何生下寶寶?以及剛出生的寶寶會如何生活?很多哥哥姊姊有著「媽媽肚子裡怎麼裝得下一個小寶寶」的困惑。這本書充分解答了這些問題,讓孩子從觀察媽媽懷孕時外在與行為改變開始,接著是周遭親友的反應,以及所有他們可能想知道的「製造寶寶」細節。

關於性教育繪本的使用,我明白有許多成人感到猶豫,擔心會不會讓孩子「知道太多」?我從不煩惱這些問題,這些淺顯易懂的好書,讓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大大方方給孩子全面的性教育。能一步步認識性器官、青春期,學習決定是否發生(或拒絕)性行為、避免懷孕和性傳染病的方法、了解多元性別。我們這代父母和老師,過去沒有好好學習性教育的機會,但是當孩子還願意向我們提出關於性的問題時,請提醒自己好好回答。如果真的有些驚嚇,可以先來個深呼吸,再告訴孩子:「這真是個好問題。」然後尋找合適的解答方式,就讓性教育從生活日常點點滴滴開始,從一本精彩有趣的好繪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