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i6zero 8hb6gxqgmgkm A

專題引言 ── 如果張亞靜上過全面性教育的課程

專題企劃 / 給教育造浪者的性教育

謝美娟 / 專題主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第 10 屆理事長、澎湖縣鎮海國中教導主任

如果,《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遭遇性暴力的張亞靜曾經接受過完整的全面性教育課程,她是否能避免受害?或是在自尋方法解決問題時,能選擇不傷害無辜第三者的做法?又或是面對不安與恐懼時,能找到支持與求助的管道?

或是,不會譴責自己為何受害,並且知道自己有權利討回公道。

「可惜」的是健體領域108課綱尚未修訂,全面性教育仍只是補充說明的地位,但「幸運」的是學者與民間團體正在倡議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並督促教育部付諸行動,改變臺灣性教育的體質。

曾經,1980年代健康教育課本中的14、15章,散發著神秘而懾人的魔力,讓老師們無法逼視且開不得口,只能叫學生們自己回家看。國民義務教育階段的性教育,翻過雲霧繚繞無路可走的山頭,是否迎來清晰路徑、花樹繁盛的另一村?

在教學實務上,教師雖可主張專業自主,但仍需配合使用同年段圈選統一版本的教科書、相同的教學進度以利考試出題等要求,自編教材則有諸多現實的條件限制而難以達成。因此,教科書的編寫影響課程內容的品質和教學的方向。高師大性別所游美惠教授帶領團隊檢視國中教科書性教育內容,以《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八大核心概念為本進行檢視,指出現行教科書需改善的面向。

現行教科書後天不足,不夠全面,但若授課教師具有性平意識及健教專業知能,仍能補足課本的缺失。惟在教學現場,劇本並未照著理想藍圖走。教師除了要熟悉教科書內容,還要培養自己談論性議題時的開放態度(彆扭OUT,越自然越順利)、克服相關經驗的缺乏和限制(學生提問五花八門)、拿捏教學內容的尺度(要談到多深入呢?)、顧慮家長和學校的反應(有時還有社會團體的抗議,壓力山大)……。

老師們真的是左右為難啊!

性平法實施將近20年,新課綱也已上路,學生在性教育的學習狀態,直接反應出教學是否落實課綱精神。勵馨基金會調查臺中和苗栗兩縣市的國中生上健教課的實際狀況,「借課」的比例甚高,有不到一半的國三學生沒有每周上滿一節課。性教育只是健康與體育領域其中一個主題的次項目,若缺課情形嚴重,加上配課給非本科教師任教,教學的成效如何,著實讓人擔憂。再從學生的角度檢視學習收穫,結果大概是瞎子吃餛飩──心裡有數了。

現行性教育教科書內容、教師知能、教學時數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是「網路性世代」利用網路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討論、組隊參賽。這一群高中與大學新鮮人組成的團隊,共同檢視高中健康與護理課本、焦點訪談、模擬課審會、專家諮詢,最後提出學生理想的性教育課程和實際需求。他們體現了青少年學習的熱情、有策略的行動和嘗試解決問題能力,若再以保護和限制的眼光面對年輕世代的提問,老師們將無法對上學生的頻率,也無法解學生生活與生命的疑惑。

老師們加油啊!所有的研究與田野都直指「開放的態度」是性教育課程成功的第一步。課綱修訂是未來努力的方向,教科書內容修改需仰賴出版社,老師們要洗心革腦,先把自己重新設定成全面性教育模式,再慢慢把裝備填補起來。

「性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教?」是最經典的提問,接著就會擔心「教越多會不會反而讓小孩想去嘗試」。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監事諶淑婷在她工作及養育小孩的過程中,體認到繪本是最能成為家長、老師與小孩之間,化解談論性話題時尷尬感覺的最佳媒介。大人總是使用暱稱或無法輕易說出口的性器官名稱,照著書內文字唸就好;不知如何開口談的話題,讓繪本搭起溝通的橋樑。慈濟大學李雪菱教授在長達8年的田野工作中,也得出「越早越簡單,越早越有幫助」的結論。8年間橫跨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教學實踐與課堂觀察,雪菱給每一個年段的老師教學重點提示和教學提醒,期望老師們能在性教育存摺裡存入愛的存款,他自己在這一段長期且有系統的教學經驗中,用愛傾聽、用愛對話,也因此而獲得許多愛的利息。

修訂健體領域課綱,實施全面性教育的號角已經響起,需要更多教育造浪者一起來關注與推動這一波改革,讓每一個張亞靜都能在愛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