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gibxzsfhykx3kjlh Wtwq

專題引言:直擊特殊教育現場:智能障礙生的性平教育How to do ?

教育現場/智能障礙生的性平教育

顏芝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本刊研究教師

圖/pexels/Rebecca Diack

回顧《性別平等教育季刊》以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障礙者)為主題,分別是第48期「當障礙研究遇到性別平等教育」、第49期「檢視多元、看見障礙」、第62期「特教與性/別教育」、第90期「障礙者的性/別研究與教育 — — 論述、倡議與實作」,共計4期,主要以障礙者的生活經驗為主軸,讓性別平等教育或性教育更貼近障礙者的需求。但其中以分享特殊教育現場的實作經驗為主,僅4篇文章,分別是第62期蘇淑惠、林昱瑄〈與智障生談性說愛 — — 高職智能障礙女學生性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第85期馬樂穎〈自閉症學生的性平教育需求:以情感教育為例〉、第89期張馨云〈從老師角度,看學前特殊幼兒性別教育的困境〉,以及第90期顏芝盈〈反思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實作:以國中特教場域為例〉。

直擊特殊教育現場,我常聽到特教教師「Howtodo?」的聲音,歸因有主要兩點:第1點,教師的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教育)增能研習,常與特教教師教學現場呈現斷裂的經驗。第2點,障礙生的性平教育宣導活動,常找不到合適的講師,特教教師難以從中觀摩與增能。因此,當我確定本期教育現場專欄為「特殊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時,非常興奮地邀約高職綜合職能科的特教教師,察覺到智能障礙學生對交往、結婚感到興趣,在課程融入親密關係議題,或是特教學校高職部的特教教師,以「扮家家遊」桌遊融入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 — — 溝通技巧」的課程。然而,我四處碰壁,無法順利邀約到稿件。我進一步與特教教師對話,才發現她/他們皆擔心:我不夠「性平」

特教教師覺得自己不夠性平的原因,來自於性平教育的推動上,鮮少有障礙者的聲音,也常常忽略特教教師在轉化性平教育或性教育的抽象概念時,面臨障礙生有多元差異的實作困境。所以,為了減輕特教教師的焦慮,也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特教教師推動性平教育的實作經驗,邀約本專題的4篇稿件時,我一再強調「說真話」。不用華麗詞藻,也不用引述文獻,請特教教師「放心」寫下性平教育的實作經驗。在此,我向4篇作者致上滿滿的謝意與敬意。有趣的是,這些文章作者「剛好」都是特教學校高職部的特教教師,內容也「剛好」可以從教務行政、教師社群、職業教育、實習/就業等面向來分享性平教育的實作經驗,學習對象更「剛好」皆為智能障礙學生。

第1篇是蔡嘉峯〈推動智能障礙者性平教育之行政面反思〉一文,提到學校行政推動性平教育時,不該停留在建立三級預防的輔導機制,侷限於性平案件的處理,應從教師、學生、家長、資源等面向,規劃學生可以「學得會」、「帶得走」的性平課程與教學。但嘉峯提到,學校行政在推動性平教育時,常面臨學校內有跨國小/國中/高職等部別,難以縱向整合課程主題、特教教師每日要完成課程教學/學生事務/例行會議等工作,影響了參與性平研習或社群的意願,或是各處室要填報疊床架屋的資料與準備(不)定期的性平或其他業務訪視等困境。因此,嘉峯以教務行政的視角,點出學校推動性平教育面臨的困境,並反思可行的處理策略。

第2篇是「宜蘭特教一起談性平社群」分享〈一起談性的朋友 — — 特教學校性平社群的規劃與實踐經驗分享〉一文。自104學年度起,學校在高職部的課程,規劃1學分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並於106學年度調整為融入彈性學習時間,成為每位學生皆需要修習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由於,學校高職部特教教師察覺到性平教育抽象的知識概念,難以轉化為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可以理解的內容。所以,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成立性平社群來解決此困境。此文讀到末段,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群人談性(彈性)」的力量。

第3篇是王柏元〈高職部集中式特教班之職業教育中的性別平等教學實踐〉一文,分享性平教育議題交織職業教育的3種實作經驗。第1種「性別議題「融入式」職業課程 — — 性別薑餅人」,柏元結合聖誕節活動,將烘焙課程融入多元性別議題。第2種「性別議題「主題式」職業課程 — — 同工不同酬」,柏元分享與學生討論同工不同酬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自我決策及自我倡議的能力,也從學生求職陷阱裡的回饋內容,寫下精彩的反思歷程。第3種「性平『跨議題/領域式』職業課程 — — 產業面面觀」,柏元結合學校在地產業特色、善用性別主流化統計數據等,讓性平議題具有在地性,也結合學生生活情境。

最後一篇是鄭慶俞〈談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實習/就業前性別增能的重要性〉一文,以輔導學生職場實習遇到的經驗,分享實習/就業前的性別互動和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慶俞提到在網路的時代,學生在實習或職場常與同事在網路互動,所以,性平教育課程需要善用時事議題,與學生討論網路搜尋及社群軟體的「性」知識,建立學生合宜的性別互動與界線。

以上直擊特殊教育現場的4篇文章,期盼讀者更了解特教教師實作性平教育的經驗、困境與策略。特教教師「How to do?」的聲音,需要有更多特教的夥伴,分享以障礙者為主體的性平教育實作經驗,可以投稿至性別平等教育季刊或其他管道。請不需要擔心「我不夠性平」,您們的經驗都非常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