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 / 給教育造浪者的性教育
梁朝勛、賴芊芝、徐曼妮 / 「網路性世代」團隊成員
我們是網路性世代
「網路性世代」由5位因網路交流而結識的青少年組成。2022年4月,我們決定參加由學習家有限公司與青年共創發展協會合辦的「2022SocialDesigner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開始嘗試做「社會設計」。由於成員身處異地故利用網路聯繫溝通,從線上一步步確認共識、專業分工,到第一次見「網友」,一起克服眾多挑戰。看不懂文獻,就找更多資料來拆解分析;需要創意,就從每個人經驗裡萃取出精髓後激盪想像。
接受體制內教育的我們,察覺到教學現場的「性教育」似乎與理想(如:完整且不歧視的教學、不避諱的交談)有段距離、學生被剝奪摸索性知識的權利,甚至因同儕間的「資訊落差」而深受挫折。因此,我們透過20場焦點訪談、模擬課審會等策略,確認學生真實需求,團隊開始設計倡議行動,希望教育現場可以更邁向理想,讓每個人面對性平議題有更深入的思考。經過複賽與決賽,我們相遇了許多民間組織、學生團隊,並在100多組隊伍中獲得全國第二。
本文主要描述團隊在焦點訪談之後,由其中5位學生代表和專家進行一場「模擬課審會」,共同檢視「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護理課本」(以下簡稱:健護課本)的過程與發現,最後提出學生所期待的性教育與真實需求。
高中學校「健護課本」內容模擬審議會
現行我國高中學校健護課本內容多依照九年一貫課綱編寫,也為了讓現場能落實十二年國教理念,「核心素養」實為「基本能力」的強化版。大框架下,我們有感健護課本內容與真實需求有落差,舉如:「情感教育」所提及的告白「撇步」(phiat-pōo)與時機點對於青少年的真實戀愛進展幫助不大。
審酌20名受訪者家庭背景、學習階段等條件(圖1),我們挑選了5名學生代表,並邀請專家參與,在線上舉辦「網路性世代111年度高級中學適用之『健康與護理』課本內容審議小組第1次會議」。該會議模擬現行課審會議的流程與規則,以「焦點團體」的討論模式,選擇幼獅、育達、泰宇三本高中階段使用的健護課本,以「全人的性」的觀點來審議章節。而為了克服資訊落差,我們也編纂了「會議手冊」(圖2、圖3)。
在進行逐頁諮詢時,由主席帶領討論,逐頁蒐集學生意見(圖4),我們發現學生代表雖未經會前凝聚、培力,仍踴躍表達意見,且能舉自身與同儕經驗,結合課綱指標,提出疑惑及具體建議。整理學生代表對於健護課本「編寫」、「審定」提及的建議改善方向如下:
一、文字
(一)強化引用資料查核
整體而言,學生建議課本應引用5年內國內、外的資料。如:幼獅課本第79頁提及哲學家羅素(Russell)「自述年輕時曾為性迷惘……然而自省後的他昇華性慾,決定愛自己……」片面擷取哲學家的思想,錯誤轉譯或疑似未充分考量其所處時空背景,讓學生有錯誤理解的風險。
(二)性教育章節勿與「愛」混為一談
學生發現幼獅課本第75頁「透視鏡」中提及「接觸色情媒體及發生性行為的年齡逐漸降低,一夜情比例增加;無法控制情慾,性行為後感到懊悔。」像在指責青少年不受控、「一夜情」是不道德的事。課本避諱直接談到「性」,甚至常將性與愛混為一談,如:性教育章節常以「高、低自尊」、「愛情面貌」等論述輔助說明。學生認為以「愛」為性教育基礎並不貼切學習需求。
學生援引心理學家Sternberg,R.J提出的愛情三角論中「承諾、激情、親密」是可分離的,課本編輯者應留意避免置入主觀價值的撰寫。學生期待「完整」而非「絕對」正確的答案,適時保留空間,才有機會再進行討論與思考。課本仍停留於兩性觀點、編審無充分融入多元、平權意識,校內性少數族群可能面臨被貼標籤、被認為次等群體的風險。
(三)外部因素(社會風氣)影響課本內容
學生發現育達課本第185頁寫到「讓夫妻成為生命共同體,願意無怨無悔地為對方犧牲奉獻」以及第189頁「將性行為延到婚後,讓可貴的真愛和美滿的性生活成為幸福婚姻的根基」等內容皆過於主觀並積極傳達「正確」資訊的感覺,並非學生的心聲,讓其覺得難以認同。
學生也質疑課本刻意避開「開放性關係」、「女性主義」等價值觀,擔心出版社因顧慮社會保守勢力造成編寫上避重就輕,僅呈現單一或有限的視野,將使學生透過更多非正式途徑摸索相關資訊。
(四)以「嚇阻」方式限縮學生性摸索
幼獅課本第75頁有關於愛滋病(HIV)的敘述,以汙名化疾病及患者的「社會新聞」為課本背書或將性病聚焦於女性(內文提及未成年生產),可能造成社會分裂。同時,學生也關心教育內容僅列舉各式「疾病」,這類利用恐懼防止意外的教學,讓學生無法「正視」性議題。學生建議課本應著重說明性病預防的措施,如:衛生局可以篩檢愛滋病,告知風險但也需說明學生性慾望、摸索的正當性。
(五)應避免文句不當因果關係、使用抽象詞語
學生提醒課本編寫不應將感染或患病,歸咎於青少年的不知情或對於性的探索慾望。學生也發現幼獅課本第80頁出現「陰陽人」一詞,認為該詞是負面的,「陰」與「陽」的二元對立讓學生們在理解時感到疑惑。
二、增加補充說明
國高中為自我認識與認同的黃金時期,但學生有感課本中說明不足,建議可增加「發覺自我」的內容。另外,育達課本第190頁提到「為了健康請把對性『延後滿足』的自我管理,作為人格的自我修養」,「延後滿足」應與自我人格好壞無明顯關聯。建議課本多善用工具書、彙編形式如:表格、小百科、圖像等整理「知識點」,讓內容更多元,避免預設各階段學生都具備基礎知識。
三、改進互動方式
學生表達有時教師會挑選章節或略過部分內容,有感育達課本第188頁中定義並強調了何謂「健康親密關係」,期望也能提及長期相處可能帶來的壞處。幼獅課本部分練習題使用「填空」,應是為了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反思,但因資訊傳達不清楚,常讓學生難以理解與回應,建議改用其他易懂的呈現方式。
四、教材未符應課綱精神
108課綱中提及「學習內涵包括性生理與心理的發展、性價值觀、關係建立、性健康促進、性與社會文化等重要關鍵概念。以及引發學生自覺、思辨,以培養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但學生認為課本均未落實課綱精神,也感受到像是泰宇版健護課本第193頁起將「色情媒體」視為負面的媒介。學生建議應教導使用時的心態,不應一昧禁止。對於性議題需以開放態度讓學生留有思辨機會,比如:是否要婚後才發生性行為、開放式關係的價值觀等。
五、專家學者意見
專家學者在會議中也扮演解惑、讓討論內容深入的角色。學生問及:「課綱制訂時,是否會因國際的趨勢而受到影響?」、「『同志教育』有沒有在教育史或法規上有所變遷?」、「老師不敢教、學生如何學?」等問題,與會專家也隨即分享相關報章新聞,舉出教師在不同時代教學的困境、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手冊的目的、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在臺灣的影響等。
結語:青少年期待的性教育
團隊蒐集、整理歸納出學生對於性教育的五大需求(教學指標):
一、促進社會正視青少年個體對性的「主觀」需求
青少年在課本與教學現場接收的資訊破碎、片面,教材忽略了學生個別的細緻學習需求,亟需納入兒少觀點將教學資訊與資源再盤整、設計與收錄。
二、促進青少年以「舒服」的氛圍面對性
學生期待教育是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多元價值、族群皆應被平等接納與對話。教學設計應營造友善環境,讓學生自在地覺察身心與環境的變化,避免以戲謔、嘲笑態度面對,造成不利群體表達的壓力或誤解。
三、增加「實作」導向設計
實作體驗能加深印象、創新兼具趣味性,且針對個別學生需求設計相應難易度,如:「電子寶寶」、「桌遊」、「實境遊戲」等新興方式,受與會學生們一致期待。
四、促進青少年建構性的「完整」認知
青少年對於性知識的廣泛需求,亟需被教育體制回應,教學現場的對話應避免流於譴責與非黑即白,需盡量全面性呈現資訊與議題樣貌。
五、給予青少年「思辨」空間
學生們肯認教師作為「引導」、展開對話契機的角色,並期待能設計更多反思、討論的機會,共同拆解具爭議性的議題。
教育需要完整且周全的規劃,我們希望社會從過度保護、放任,轉向「支持」的教學環境,傾聽兒少需求、體認學生為主體、視其為「夥伴」、打造更貼切「真實需求」的教育環境。
【後記】
2023年「網路性世代」團隊成員皆已屆成年,我們會持續下去,希望能找到我們的社會影響力,邀請讀者聆聽我們受邀所錄製的Podcast,裡面有更多我們的心路歷程!
SexChatpodcast#85五位來自台灣各地的高中生,他們在乎性的什麼?
(ft.網路性世代團隊)https://reurl.cc/kEKgbL
【眾聲相EP42】青少年聊色,去哪聊?我們真正想要的性教育
(ft.網路性世代團隊)https://reurl.cc/eOKA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