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3reqiw2n8mige6dzzllcg

帶月經進教室

性平季刊精選輯II:太空人與小紅帽/生活探索與性別教育

吳嘉苓|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Photo by Annika Gordon on Unsplash

身體的意義是大家創造出來的,常常也反映了社會的價值。本文想要藉由「月經」的討論,來探討「誰」在決定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一些身體現象。在進入主題前,我們先來閱讀一篇梅子描述自己月經經驗的文章:

回想起第一次月經來潮的場景,至今雖忘。還記得那是一個很閒的下午,當時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我,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剛好樓上的游媽媽到家裡來串門子,忽然,她神色有異地跑到我媽媽的身邊,嘀嘀咕咕地不曉得說些什麼。我只知道接下來媽媽就趕緊把我從椅子上拉起來,帶到廁所去,並塞給我一塊小小的「棉包」。那時,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我的月經來拜訪了,並在我渾然不知的情況下,流出來了。媽媽並未跟我多做解釋,只是有些慌亂地教我使用衛生棉的方法,就趕著去收拾被經血沾染的衣物和椅墊了。其實當時媽媽的「不知所措」比月經的來臨,反而更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之前我早就與其他班上發育快的同學討論過「月經」了,只是覺得媽媽的反應遜斃了。

從那時候開始,由於自己月經的流量較大,也真正感覺到原來自己的身體裡住著一條河流呢!上了國中,月經已經是大家普遍的經驗了,唯一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個同學有嚴重的經痛和經血過量的狀況,每當她月經來時,整個臉面無血色,常常痛得無法坐在椅子上,根本不能上課,甚至要人攙扶才能夠到保健室去休息,她好苦惱,甚至還常跟我們說她有月經恐懼症,看了許多中西醫也未能見效。現在想起來,還會擔心她的月經恐懼症改善了沒?是否真的生活「好自在」呢?我的經驗是雖然每次的流量大,但我不會有子宮收縮般的經痛,而是腰酸背痛,容易倦怠,情緒也會比較差。其實我發現月經來時,身體更需要活動,有助於排解情緒及身體的不適感唷!

隨著產品發明的日新月異,衛生棉也有琳瑯滿目的種類,而我對衛生棉可是情有獨鍾。怎麼說呢?因為我喜歡研究衛生棉,舉凡種類、材質、舒適感都是重視的項目。我常常去收集訊息,情報來源除了定期到商店尋寶,看看哪些新衛生棉商品又出貨了以外,還有一票好朋友可以互相交換使用感想,提供參考呢!上了研究所之後,我發現男同學對於月經及衛生棉知識,實在太貧乏了。例如,有人以為流量和身高有關。有人還關心地問我們,衛生棉撕下來不會痛嗎?天哪!他以為背膠是貼在哪裡呢?為了增進班上男同學對月經跟衛生棉的瞭解,我還開了一次衛生棉研究大會,讓他們實際接觸衛生棉,模擬使用方法,並以Q&A的方式解答他們的種種疑惑。這應該是相當有建設性的衛生棉教育吧。不過他們到了上研究所還搞不清楚狀況,也真是令我吃驚。臺灣其他男生,也都是這樣的嗎?(梅子)

多數人最早接觸的是家人,並從家庭學得一些價值觀,以及看待身體的看法。父母親對於月經的態度,時常有意無意地會傳授給小孩對於月經的觀感。例如:初經來潮,父母的感受是緊張,而非喜悅,小孩也許能感受到,月經恐怕不是一件好事。男孩鮮少被告知有關月經的事,使得他們對月經可能覺得好奇又陌生,臆測取代了知識的傳遞以及與母親、姊妹經驗分享的機會,也助長男孩未來對月經的不敏感。

社會的一些習俗,也加強了月經的負面形象。例如民間認為月經來潮的女性不能到廟裡拜拜,又傳遞了經血是污穢的價值。學校的經期教育向來只針對女生。男學生缺乏經期教育,更減少了男學生對異性身體的正確認識。月經常成為男生嘲笑女生的題材,像是流傳男生之中的笑話,許多與月經有關(如「吸血鬼缺血喝就把衛生棉當茶包用」之類的)。面對女性的情緒反應也常以月經作為解釋(「啊,沒辦法,她一定是大姨媽來了。」),欠缺對女人處境的敏感度。而對於女性的經期教育,也可能只著重於衛生保健上,或是只是上對下的知識傳授,缺乏女性自己經驗的交流,甚至與男性之間的討論,進而探索發覺月經的多重(而非單一)意義。

醫療界對於月經的討論,看起來好像客觀中立,其實也呈現了一些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譬如醫界以結婚生子作為治療經痛的方式,或是把月經當成一種「小事」,甚至「最好不要有」的負面態度,都會影響社會對月經的看法。醫療院所缺乏注重隱私的診療環境,也使得許多青少女視上醫院為畏途,可能因此無法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

當然,月經不是一個醫療議題。月經對男人女人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可是我們卻嚴重缺乏個人對於月經的經驗交流。月經如果能公開說、公開談,對於發覺月經的多重意義,會大有幫助,也可以藉此挑戰社會習俗,以及媒體、經期教育和醫療界對月經的一些刻板印象。學校中應可輔導創造這種公開談的氣氛,並加入男生的討論,以在良性的兩性互動中,培養對彼此身體經驗的認識與尊重。此外,也可以靠一些創意,大家共同創造一個友善月經經驗的環境,例如在教室準備衛生紙跟衛生棉,就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出發點。除了月經外,夢遺、手淫,還有各種男女第二性癥的出現(乳房的發育、喉結的產生、體毛的出現等等),都可以仿造月經的例子,來就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醫療等等塑造這些身體經驗的角度,以及其影響力,進行分析與討論。

學生適用的討論題目

Q1:你(包括男女)對月經的感覺是什麼?有哪些是正面的?有哪些是負面的?這些感覺是從哪裡得來的?

Q2:在學校、家中,大家會討論月經嗎?如果會,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是誰在參與討論?月經是不是一件不太能公開討論的事?為什麼?

Q3:到廁所的途中如果手上拿著衛生紙,會不會引發什麼異樣的反應?如果手上拿著衛生棉,又會引來什麼樣的反應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待遇?

Q4:除了月經以外,還有哪些身體經驗是大家很好奇,卻又不太有機會公開討論的?夢遺嗎?手淫嗎?第二性徵的出現嗎?

學生適用的延伸作業

一、請男女同學都參考閲讀文章,寫一段「我的月經故事」。

二、請同學觀察衛生棉的廣告,看看從廣告中,反映了社會文化中哪些對於月經的看法。例如,為什麼衛生棉廣告中,都用藍墨水代替血的顏色?男人用的產品如刮鬍刀,有時也會出現女生,為什麼衛生棉廣告中,很少出現男生?衛生棉廣告中的女生,都顯現什麼樣的特質?此外,大家可以分組設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衛生棉廣告。

三、請觀察一個禮拜的報紙醫療版,看看醫事人員對於月經、夢遺、手淫、性行為、瘦身等等議題,有怎麼樣的發言。從這些議題中,可以看出醫學界的一些價值觀嗎?

四、請教身邊的男女親友,上醫院求診的時候,會不會對異性的醫護人員在場感到尷尬。為什麼會感到尷尬?想一想,醫療院所可以做些什麼制度上的設計,來避免這種尷尬?

延伸閱讀

1.宮崎駿製作的卡通《點點滴滴的回憶》,其中呈現小學生對於月經的看法。

2.英國社會學家AnnetteScarnb如與Graham Scambler所寫的《如果男人有月經?》(1996年書泉出版),從醫療、社會、性別的角度探討月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