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gpuy9aladjc9pd4g9ewdg

十二年課綱推行後,國中生性教育學習狀態 ──m 以臺中及苗栗縣市為例

專題企劃 / 給教育造浪者的性教育

劉思伶 / 勵馨基金會總會公民對話處倡議組專員
賴妘樺 / 勵馨基金會苗栗分所倡議專員

一、前言

勵馨基金會常年在性別暴力及青少年議題提供專業協助,除了後端介入,我們也看見初級預防的重要性,積極推動情感教育及性教育,把性別及性教育的種子灑落在社區。在參訪南韓性教育空間後,勵馨於2019年陸續成立「Aher性/別教育體驗中心」,將原本平面的性生理知識轉化成為體驗式內容,藉由專業人員的引導,讓大人與孩子既不尷尬,且正向安全地談論性議題。

同年,教育部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正式把性教育列為「健康與體育領域」中「個人衛生與性教育」主題其中一個次項目。在國中(第四學習階段)「健康與體育領域」可分為「健康教育」與「體育」兩科,學校得依實際條件彈性採取分科或領域教學,每週安排3節課,若採分科教學,健康教育與體育時間分配以1:2為原則。課綱明確指出國中階段的重點為「青春期身體變化與保健」、「多元性別」、「身體自主權」、「安全性行為和法律規範」等幾個面向。新課綱施行至今已3年左右,我們好奇學生的性教育權益是否得到保障?課程是否對學生有所幫助?課程內容是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們又採取了什麼努力?這些連續性的好奇,讓我們在2021年展開了本次的國中生性教育學習狀態調查。希望透過調查能反應國中生的真實狀況及需求,並為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注入一份力量。

二、前導訪談

為了讓調查更能反應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邀請已經上過新課綱的國三學生及資深的國中健康教育教師進行訪談,作為研究問卷設計的方向參考。以下是我們在訪談中的發現:

學生觀點:教學方式仍照本宣科,期待氛圍更加自在、多貼近生活的案例

在與學生的訪談中,有學生認為性教育教學方式偏向照本宣科,教師通常不會回答課本之外的提問或是再額外補充相關的資訊。教師常常是站在臺上念課本內容,或是請學生先讀完課本,再針對部分主題進行解說,以至於課堂多停留在概念解說,較缺乏延伸討論,學生難以把概念套用在生活經驗上。學生也表示學校禁止學生談戀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較不會與學生討論情感關係。
相較照本宣科的方式,學生表示搭配影片播放或透過教具講解,有助於提升學習吸收,但依目前的授課限制,課程大多停留在生殖器官的構造及功能、青春期身體特徵(子宮排卵及月經)等介紹。對於情感議題、性行為及多元性別等主題,較少在課堂出現,也少有機會發問性或情感上的疑惑。
學生表示希望能在課堂中有更多的討論,期待課堂氣氛能更加輕鬆、不避諱討論性和情感議題,這會使學生更願意在課堂發問。另外,學生建議課程能夠多舉一些貼近生活的情境案例來說明,或是使用教具示範教學會比較容易瞭解。

教師觀點:被借課嚴重,教具購置經費缺乏,整體教學被邊緣化

與健康教育教師訪談發現,並非所有學校都有因新課綱上路而調整課表;實際狀況中仍有學校未落實「健康教育課」與「體育課」的1:2時間比例分配。許多學校有配課問題、或是升學壓力,導致時常會有「借課」情況發生,將健康教育課的時間挪給升學考科教師補課或考試用,所以教師未必有機會上完課本內既有的內容。

此外,資深教師也表示因健康教育課非升學考科,學校較不會編列經費購置性教育教材教具,有心的教師只能花時間自製或自行購置。部分學校缺乏專業師資,所以課程多由非本科的教師兼任,在接受短短幾小時的教師研習後便直接為學生授課,這樣的處境也讓授課教師較難全面性地回應學生的疑問。

綜合學生及教師的訪談,初步瞭解新課綱推行後,各學校落實性教育的狀態及資源不一,多以最低標準在執行,學生的受教權及學習經驗也因此受到影響。

三、調查結果

繼前導訪談,本調查聚焦於學生的「實際上課狀況」及「學習收穫」兩個面向。調查對象以臺中和苗栗兩地為主,共有2,094人填答,其中男女比例接近各半,年級分佈涵蓋國一到國三(國一佔25%、國二佔35%、國三佔40%)。

國中生上「健康教育課」的實際狀況

調查顯示全體樣本數中,「每週皆有上滿1節課」的學生不到七成(65.5%),有被借課經驗的學生達五成(30.6%)。其中,國三缺課最為嚴重,被借課及完全沒上過課的學生接近六成(54.9%),而「每週皆有上滿1節課」的同學僅不到五成(45.1%)。

以地區來看,苗栗上課狀況欠佳,「每週皆有上滿1節課」的學生不到六成(54.4%),有被借課及完全沒上過課的學生則接近五成(45.6%),甚至只有38%的國三生有每週上滿1節健康教育課,如圖1、2、3所示。

▶ 圖1、2、3 國中生上「健康教育課」實際狀況

四、國中生在性教育課綱上的學習收穫

本次調查的學習主題,按照新課綱中性教育的學習重點進行設計,表1為國中階段性教育學習重點的整理:

調查結果顯示(圖4–1),國中生對於「曾經上過,已經很了解」的前3項主題依序為:身體的界線與自主權維護(45.6%)、青春期身體變化及衛生保健(42.5%)、交友約會安全策略(42.5%)、常見性傳染病與預防方法(42.4%),整體學習收穫皆未五成。

圖4–1 整體國中生在性教育課綱上的學習收穫(曾經上過,已經很了解)

對於「沒有上過」的前3項依序為(圖4–2):分手的因應(20.4%)、性衝動因應的策略(12.1%)、愛的意涵與情感發展、維繫(8.2%);而性行為的抉擇與因應策略(8.0%)及多元性別特質、角色與性傾向(7.3%)相續排列在之後,反應出目前的課堂學習缺乏情感及性因應的相關主題及討論。

圖4–2 整體國中生在性教育課綱上的學習收穫(沒有上過)

透過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判斷新課綱的推動落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礙於學校資源及升學壓力等多重因素,整體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未得到完善的保障。學生對課綱主題的學習收穫未達五成,與前導訪談收集的資訊接近。目前的學習仍多偏重在生理性知識或制式的概念解說,相較情感及性因應策略,需要運用生活案例與學生討論對話的主題較少被提及,這讓我們質疑課堂所學是否符合學生需求並得以實踐於生活中?

五、調查建議

為此,針對新課綱落實,我們不僅希望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得到保障,更希望校方能夠在跟上新課綱的推動中得到幫助,故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確實保障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

郭麗安等人(2017)的研究已顯示學生、教師及家長皆認為授課時數不足,是當下實施性教育與情感教育的困境。相較以往,新課綱已把健康教育編列為每週1節課,並有具體的學習重點,我們期待縣市政府能夠協助學校積極落實課綱、教學正常化,以保障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

建議二:加強非本科任課教師的研習進修內容,著重在性教育的教學技巧及知能

在前導訪談及實務觀察中瞭解,非本科任課教師因未曾有扎實的性教育培訓,在課堂上較難給予深入的說明及回應學生的提問。建議教育部及縣市政府加強非本科任課教師的研習進修內容,著重在性教育的教學技巧和教案研發,協助授課教師更有信心引導及回應學生的提問,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和收穫。

建議三:課程設計須以學生經驗為主,正視學生的情感需求,融入性別平等觀點

延續以上,建議學校應正視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以學生經驗為主,用貼近學生的生活案例進行討論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判斷,進一步有機會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另外,在課程中融入性別平等的觀點,有益於增強學生對情感關係有多元且平等的理解。

本次調查結果僅限於兩個縣市,無法準確推估全臺學生的性教育學習狀況。我們希望藉此次行動持續推動臺灣性教育的落實,亦樂於與各方攜手合作開發更符合學生需求之性教育教材。這不只保障學生的受教權,更能讓學生將所學化作能力,本文一併向在此領域堅持努力的夥伴相互勉勵和打氣。


參考文獻

郭麗安、陳宇平、王大維、劉安真、張歆祐(2017)。青少年性教育與情感教育內涵之探究:教師、學生與家長觀點之比較。學生事務與輔導,56(2),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