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6 Dpizapyfh9u5mansl Q

國中教科書性教育內容的檢視分析

專題企劃 / 給教育造浪者的性教育

游美惠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蕭靖融 / 屏東縣立滿州國中教師
詹志翔 / 國教署中等學校性教育教學指引發展計畫專任助理

圖 / freepik

一、前言

當「性」成為「教育」議題,我們可以透過檢視教科書之性教育相關內容,看到潛藏其中的意識形態。雖然「教科書」之內容是依照著課程綱要編撰,但卻不見得沒有問題。在學校的正式課程當中所使用的教科書,其內容代表著主流價值所設定的標準,設定學生在學校正式課程應學習到的性知識,故仔細加以分析檢視有其必要。

臺灣在國民教育階段沒有專門的性教育課程。以中學為例,是在國中健體或高中階段健護課程之中教導性教育。過往針對性教育,曾經有一些論爭(如王秀雲,2009;余曉嵐,2005;李貞德,2013;楊佳羚,2002;游美惠,1999,2002等),而今,隨著臺灣社會的性別平等政策之積極推動及與國際接軌,逐漸有專家學者倡議臺灣應引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導發展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事實上,我國在第3次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國家報告審查時,國際審查委員即曾對政府提出相關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審查委員會對於學校課程沒有針對兒童、青少年、青年不斷發展的能力提供適齡、科學上準確的、且與時俱進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與權利的全面性教育深感關切。審查委員會亦關切不同家長、宗教、教育團體間之衝突與攻擊,以及政府並未適當回應以解決問題或為學校課程提供指引¹。

[1]CEDAW第3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第44點,參見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網頁CEDAW國家報告專區。

審查委員會敦促政府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參與盡快找到解決對立情況的方法,並就性健康和生殖健康與權利教育之合適內容,提供明確的指導方針與課程,以及為教師提供必要培訓²。

[2]CEDAW第3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第45點。

為回應這些關切,在2022年定稿的第4次CEDAW國家報告之中,教育部指出將納入聯合國「全面性教育」相關內容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課程手冊進行相關文字補充說明,並公告於網站及提供國教署國教輔導團與學群科中心參考,作為教師增能培力教材之運用。未來也將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綱」可進行修訂時,全面檢視內容並修訂。

考量到未來推動全面性教育可能須要採取議題融入式教學的方式進行,因此教科書的內容檢視有其必要,知其不足之所在,方能思索融入與擴充的可能使力之處。在此特別說明,雖然教科書乃依據領綱而編寫的教材,但筆者之所以不選擇分析領綱學習重點、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而是分析教科書的內容,乃是考量到教學的老師和使用教科書的學生大多不會特別去關注課程綱要的內容,也不會去思索教科書編輯是否有依據課綱的精神和原則在進行³,對於教學現場來說,教科書才是師生學習日常會接觸到的資料。

[3]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比較是教育領域學術研究者會關心的議題,雖然很值得深入探討,但本文從教學實務出發,考量到對師生所產生的立即影響,選擇先分析教科書之內容,以利作為後續發展融入式教學的基礎。

本文將對應《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所提出的「全面性教育」之八大核心概念(1.關係;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3.理解社會性別;4.暴力與安全保障;5.健康與福祉技能;6.人體與發育;7.性與性行為;8.性與生殖健康)來檢視現行的國中《健康與體育》課本中的性教育內容。

二、教科書內容分析

我們對應《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所提出的「全面性教育」之八大核心概念,檢視現行的教科書中的性教育內容是否有所不足?本文檢視現行之國中健體領域《健康與體育》課本中關於性教育的內容,分析的文本範圍包括「翰林出版」、「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3種版本的國民中學之健康與體育課本。筆者先將不同版本與冊數的教科書蒐集齊全,無法取得實體教科書的部分則以線上教科書內容替代之,而後逐本逐頁閱讀,篩選出其中與性教育有關的單元內容,依版本與學習年段彙整成一總表,設定研究

分析資料之範圍,而後再依照主題進行分類。我們先從性別分析的角度,檢視教科書描寫性的主題內容蘊含了何種意識形態;而後,依照年級區分不同的學習階段,探究各版本教科書的性教育相關單元與章節是如何規劃與架構其對應的學習內容;最後,對應全面性教育八大核心概念進行教科書之性教育內容分析。礙於篇幅所限,本文僅呈現對應全面性教育核心概念的分析結果。

如下表1所示,我們整理出「全面性教育八大核心概念主題及教科書性教育內容關鍵字對照表」,發現國中階段探討最多的概念依序是「健康與福祉技能」、「暴力與安全保障」、「關係」。然而,如果扣除重複歸類之關鍵字,則是「關係」此一核心概念的關鍵字數量最多,主要出現在八和九年級的階段,而七年級教科書僅康軒版本的下冊有「人際關係」的主題內容。

另外,檢視教科書也發現概念「人體與發育」總數雖然排行居中,但從其關鍵字的分布能粗略看出,七年級聚焦在青春期的身體變化(第二性徵、生殖器官、月經、夢遺等),九年級則明確聚焦在「身體意象」;而「性與性行為」僅有8筆資料,且大多與性病、性衝動、自慰有關,縱然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仍似嫌太少,好比核心概念的第7.1點所示,可朝向以正向的、自然的態度看待「性」。

最少探討的核心概念是「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與「理解社會性別」,分別只有4筆與7筆關鍵字,這顯現出有些全面性教育的核心概念在臺灣教科書中缺乏充分的探究。首先,「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在七、八年級皆無相關討論,僅九年級之教科書有「身體意象」的內容,顯示教科書不太重視這部分的內容編寫;接著,「理解社會性別」雖有7筆關鍵字,但只集中在八和九年級,在七年級無任何討論,因此,筆者認為「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與「理解社會性別」此二概念應該需要增編相關的內容,改善現行的缺失之處,讓學生在性議題的學習上得以更加「全面」!

三、結語

葉德蘭(2022)指出,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的性教育與「全面性教育」相距甚遠,已跟不上國際社會的腳步。檢視現行教科書有助於我們掌握現況,思索未來努力的方向,雖然長路迢迢是一個事實,但是不見得無計可施,我們仍可加緊腳步奮力追趕。筆者認為,除了批判檢視現行課程綱要或教科書蘊含的意識形態等問題之外,積極在性教育的課程教學努力耕耘,是一個務實之道。另外,性教育要能成功有效地實施,教師的培訓絕對是重要的基本工作,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的第7章〈有效開展全面性教育〉其中特別指出:「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敏感度,幫助其澄清價值觀,並為其提供高品質的職前和在職培訓,以及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UNESCO,2018,p.95),由於教導性教育通常會涉及新概念與教學方法,是以,意識提升、價值觀澄清和培訓對於現場基層教師都是重要的。我們也發現,《歐洲性教育標準》(Standard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urope)很強調教育工作者的知能(competence)是性教育的核心,教師培訓工作不可或缺;一個關鍵的先決條件是讓教師有意願自我反省,能夠反思自己的性態度以及社會的價值規範。隨著臺灣社會的性別平等政策之積極與國際接軌,性教育的推動也隨之被要求趕上國際的變動趨勢。我們明瞭國際的性教育論述發展,由於各家立場不一,也是呈現百家爭鳴之情況,但是聯合國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其公布的性教育官方文件仍有一定的公信力與影響力。臺灣雖不是聯合國之一員,但挪用其相關進步的公開論述,擷取其優點以補本土知識之侷限,應也不失為一個睿智的行動策略。當然,我們更期望本土之性教育研究能積極開展新局。舉例來說,性教育可以朝向跨領域教學的實踐邁進,或許能激發出更多的創新理念與作為,且可能促成多元價值觀的碰撞更進一步轉化成有生命力的教學實踐。因此,本文也建議我國未來的性教育相關研習應該多以跨領域交流對話之工作坊方式,來共思全面性教育在本土的發展方向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