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1ban2trh 6wc2e1cyj3ba

從青澀寶貝到放火俠女 ──我記憶中的幸佳慧

性別新知

文 / 李佳燕醫師

初識阿慧

「我是幸佳慧!」

2012年,我們一群朋友在臺南成大舉辦了一場劃時代的研討會「同志與精神醫療研討會」。中午休息時段,我坐在演講廳的最後一排,一張溢滿笑容的美麗臉龐,突然閃到我眼前。那是我和佳慧的首次見面。透過學弟的引介,我們知道彼此,認識我們的學弟是這樣分別告訴我和佳慧的:「佳慧就像年輕時候的佳燕。」

圖 / 李佳燕提供

透過這樣的認證,我們好似彼此已經沒有祕密,因為我們就是彼此。後來,她乾脆叫我「小阿木」,假設我有生育能力之時,立刻懷胎生了她。於是,當知道她在竹田泰美圖書館有一場演講時,我毫不猶豫搭火車前往。我一向對兒童繪本特別喜愛,在開好書店期間,童書繪本就歸我負責。聽佳慧講兒童繪本,卻是另外一場饗宴。她講著名的經典繪本《點》(TheDot),不按照俗套地只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她拋出問題問聽眾:「你們讀到了什麼?」聽眾們東回應一句,西答腔一段,就是沒有人說了佳慧心中最在意的:「創意」。透過《點》的翻譯,她更揭櫫威權教育對臺灣人如深入骨髓般的毒害。

從一本繪本,佳慧已經把她生命中重要的幾樣元素表達盡出:反威權、爭自由、要平等。我一連聽了她好幾場演講,在苓洲國小、在主婦聯盟,像個小粉絲追星一般,追著她的足跡,聽她滔滔不絕地說繪本。佳慧的聲音並不柔美,更不是姐姐說故事那種像棉花糖似的黏答答。講到激動處,還有些撕裂,甚至還會帶一點臺灣國語的腔調,雖然她是成大中文系畢業。可是,她說起故事,唸起繪本,不知為何,魅力十足,不論大人小孩,一定會整個魂魄被吸過去。「讀繪本,不是從頭唸到尾,也不是要多麼花俏,必須有問有答。拋出問題給孩子,那個問題是讓孩子思考,想想為什麼?不是考記憶力。」

是的,聽佳慧讀繪本,需要動腦筋,你也會很享受佳慧讀到什麼地方,會拋出什麼樣的問題。想想看,會有哪一位兒童文學家會寫出「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這樣的書啊!2011年,佳慧在英國修完兒童文學博士回來。這女孩連修博士,都修得不規不矩,因為對《長襪皮皮》(Pippi Langstrump)和作者林格倫(Astrid Lindgren)的癡迷,她自封為聖戰女士,誓言要讓《長襪皮皮》在臺灣發光發熱!還跑到瑞典去拜訪了林格倫的女兒。完成了「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

四處放火的俠女

2011年,佳慧與一群朋友成立「臺南市葫蘆巷讀冊協會」,接著爭取到全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委外經營的案例:臺南市立圖書總館兒童閱覽室的經營權。

這位當年即以「四處放火」著稱的俠女,經營兒童圖書館,自然不屑走傳統的模式。她特別安排特殊兒童的閱讀活動,推動學齡前嬰幼兒閱讀,讓一輛輛嬰兒車推進圖書館內。誰說進入圖書館就必須鴉雀無聲?誰說一定要識字才能閱讀?她讓兒童圖書館,真正屬於孩子,讓孩子來定義什麼是兒童圖書館。

即使到她生病臥床之前一年,她仍然努力於嬰幼兒閱讀的推廣。

這對臺灣的大人而言,簡直是觀念大革命。還在地上爬行,一句話都說不好,牙牙學語的小嬰兒,也能閱讀?她從高雄市開始著手,與高雄總圖開無數次的會議,由佳慧親自編寫讀本,透過衛生局的協助,讓每一位新手媽媽都能擁有一整套的「雄愛讀冊」。同時,她也訓練一批又一批的嬰幼兒閱讀的種子老師,希望在各地圖書館,傳遞零歲開始啟蒙閱讀的種子。

生病前一年,她回臺灣,經常住在我家,因為離高雄總圖很近,她可以就近進行她的願望:從高雄推廣零歲閱讀,待高雄做出成績,其他縣市便能起而效尤。好不容易,湊到我倆都有空,可以一起出遊,搭船到旗津看夕陽大啖海鮮時,她一路說個不停的還是在推廣嬰幼兒閱讀時,遇到的諸多人事困擾與障礙。

如此珍愛孩子的人,卻因為身體長年為僵直性脊椎炎所苦,連站久、坐久、躺久了,都疼痛難捱(佳慧埋首電腦前,所打出的每一個字,站在臺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她強忍著疼痛的結晶),以至於沒有懷孕。

還記得在往旗津的渡輪上,她談著想要收養小孩,而且因為對臺灣原住民的特殊情感,她要收養原住民小孩。這是我經常聽聞她訴說的情感牽掛之一。

她偶而回臺灣,有空就往山上跑,那裏彷彿有著母親的呼喚。明明喝酒會過敏的阿慧,在山上,豁出去了;明明關節疼痛不堪,她也豁出去了,為了與原住民家人一起爭取居住正義,參與「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她真的努力練跑。

繪本中社會關懷

她關心,且試圖運用繪本的力量去影響社會、改變社會的議題實在是太多了……。有時突然送我一套《阿媽阿公講予囝仔聽的台灣故事》,聊著她在英國讀書時,遇到同學問起臺灣的民間童話故事時的空虛。這樣的空虛,醞釀了多強烈的不甘心啊!當她聽到盧千惠女士和許世楷先生優雅柔暖的臺語談著兒童文學之後,立刻動念要將這樣美麗動人的語言和故事收藏起來,不能讓它們流失人間。

也是同樣的動念,在英國時,同學們述說著二戰期間各種被殘殺被迫害的事件,在他們國家如何被書寫成繪本,讓孩子也能進入這些悲傷但是無比重要的歷史裡。「臺灣呢?臺灣有什麼繪本是可以告訴孩子關於悲傷的歷史故事的嗎?」當佳慧發現她找不到這樣的繪本時的反應,不是等待,而是自己創作。於是《希望的小提琴》誕生了。

有一回屏東大學王儷靜老師找我,詢問如果找佳慧寫推薦文,推薦多元成家的故事書《阿肯的歡樂之家》的可能性。以我對佳慧的瞭解,即使她再忙,她一定是鬼叫亂跳欣喜若狂地答應。她積極支持多元性別與婚姻平權。有一年高雄同志大遊行,她還特別抽空和我一起到街頭搖旗吶喊。

我跟她混得熟到不分你我,是從我在2012年主動與她連絡開始。當時,看診的緣故,我開始關注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的診斷與處置問題。我看了一部關於過動兒的宣導影片,實在不敢置信。影片裡,如此多的威權思維,僵化的師生與親子互動過程,佳慧看了影片,反應果然和我一模一樣,氣到跳腳。

於是,我們倆開始行動,糾集了一群志同道的夥伴,成立了「還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行動聯盟」。

我們與理念相合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合作,直接環島宣講,從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到花蓮,各辦一場不只是從醫療,也從教育、媒體、從兒童文學談過動兒的研討會。佳慧的講題是我訂的「童書無處不過動」。她總是從長襪皮皮和林格倫開始說起。

我坐在臺下聽她從繪本、從童書,談到兒童特質,談到兒童人權,談到兒童自在地遊玩,談到兒童自由的靈魂。我想她這一系列的講座,應該是空前絕後了,不會再有任何一位兒童文學家,能夠這樣分享兒童文學裡的兒童精神。

佳慧總是美國臺灣飛來飛去。有一天,她突然來信說要與我合寫關於過動兒的一本書。她先完成第一則故事,教我:「妳就學我這樣寫就對了。」她還特別找了充滿早熟的智慧與幽默,卻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兒的迷路來作畫。《親愛的大人》就在佳慧的催生下完成了。

「雙佳講座」,兩人攜手談過動。( 李佳燕提供 )

雙佳講座談過動

然後,佳慧、迷路母親米米和我,在擠滿了四、五百位聽眾的臺北總圖,一起談注意力不足過動兒。那時我們三人湊一起,簡直沆瀣一氣如過動三姝。配合打書,佳慧趁回臺灣短短一個月,與我兩人進行「雙佳瘋狂掃街暢談過動兒」。一路講,每一場都有讓我們感動或難過掉淚的聽眾分享。

雙佳講座很有意思。佳慧是文學家,竟講了許多引自最新醫學論文的另類觀點;我是醫生,聊最多的卻是孩子的故事。我們這樣瘋狂巡迴演講,引起了精神科醫師極大的反彈。一場花蓮講座結束之後,竟招來精神科醫師誤解之下的攻擊。佳慧也因為翻譯了許多篇國外與臺灣精神科醫界主流觀點迥異的文章,而在臉書惹來精神科醫師的騷擾。我更是被告到醫師公會去。這一切逼得我們向在花蓮發起攻擊號角的精神科醫師,寄出存證信函。

為兒童發聲,呼籲大人重視兒童人權、尊重兒童特質的結果,讓我倆傷痕累累。在花蓮那一場造成大風波的講座,成了我們今生最後一場連袂演出的演講。

疾走中的阿慧

2018年10月,佳慧從美國傳來她生病的訊息。透過劉昭儀夫妻的協助,回臺灣治療。

一年來,儘管數度發出病危通知,她仍堅持要到小兒科病房,為孩子說故事。說完故事性別新知那天,她累到又急救了一次。即使如此,她仍在病榻,完成了談熟人性侵的《蝴蝶朵朵》。她告訴我,和與繪者潔皓和思寧聯絡時的內心悸動,無法自己。佳慧對每一本書要求完美到幾近苛求。那一天,《蝴蝶朵朵》要再版,我剛好在病房,聽她與編輯討論著諸多細節,例如:「這一頁,狐狸的尾巴要再明顯一點,小朋友才會看得到」之類的。

她病倒了,我不知所措。曾經不經意說著要她振作起來的話語,她震怒回我:「妳不要以為我都沒有在做什麼!」等到她離開人間後一年,現代版的《虎姑婆》出版,我心疼得想賞自己耳光。

有一回,我們演講完,一起搭高鐵回南部。那天她精神很好,拿出iPad,興高彩烈地與我分享她的新書電子書。那本電子書設計得趣味橫生,創意十足,我看得津津有味。我經常想起那一天、那一刻。《親愛的》,像是佳慧的告別書。

佳慧無論做什麼、說什麼,全部是基於對人權價值的堅持,對臺灣的熱愛,對兒童特質的珍惜,對自由玩樂、自由思考、自由創意的守護,對兒童人權的呼籲。

她的生病與離去,我失去人生最重要且最有默契的革命夥伴,就像失去了靈魂,只剩被掏空的身體,在世間流浪。偶而,當我奮起,那是因為我聽到她在發火。

她一路以飛快的速度,在全國四處放火,原來,如果不快一點,會來不及。老天只給她那麼一點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