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I / 臺灣女里長
潘美純|前臺南市北區長榮里里長、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督導
爸爸開火車
我父親一生在鐵路局服務,是一位最優秀的火車司機。他最津津樂道的是在那沒有電氣化沒有電腦儀控的年代,他如何以優異的技巧駕駛各型火車頭走過平原與山嶺,我雖然從來聽不懂他所說開火車的種種,但我知道他很以自己駕駛機車頭過彎及爬高的本領為榮。
天下父母心,開火車的父親總是希望子女的前途是一條平順的直軌。從小爸爸就對我的未來有了標準的版本:讀書、考試、教書、結婚、相夫教子、平平順順過一生。而生在傳統家庭做為長女,我潛意識地認定,完成父親的心願做弟妹的榜樣就是我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直到結婚隨先生曹森回到臺南之前,我都是父親的好女兒,走在他為我舖設的人生軌道上,擔任國小老師。他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從小在家聽話在校被誇的乖女兒,一嫁到臺南的眷村彷彿搭上了雲霄飛車,往後的人生便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我搭雲霄飛車
記得爸媽從宜蘭來到臺南,在改建前的村子裡,寡言的爸爸只問道:「你真的要嫁來這裡?」。知道我心意的堅決,他也就不再多說。當時的我好歹是個教師,還算走在他所舖排的軌道上。
隨著曹森決定參選里長服務村里長輩,以及之後社區營造風起雲湧,眷村文化保存迫在眉睫,眷村改建工作千絲萬縷。後來先生因為工作職務關係無法全心投入里長一職,希望我接棒,於是我放下穩定的教職,與他並肩走上滿腔熱情與理想的社區經營與里長生涯。此時的我已經完全脫離父親舖設理想安全的軌道,搭上瘋狂的雲霄飛車。
寡言的父親對我有很深的失望及不滿,我曾經是他最引以為榮的大女兒,參選那一年(1998)他對我說:「女孩子家跟人家選什麼里長?」之後有好幾年的時間未曾問候隻字片語。遺傳自父親倔強的我,明知道父親的失落,只能忍著無法解釋的苦楚,堅持理想的道路跟社區長輩們一起夢想新家,跟里民們一起打造幸福的社區。
「我現在才知道你都在做些什麼」
2003年長榮新城落成,是父親和我好幾年冷淡關係的轉捩點,當天忙碌完大小搬家入厝活動之後,我把10年來和曹森以及眾多志工從北垣里到長榮里的點點滴滴所累積下來的成果與剪報呈給多年不和我講話的父親看。當時已是深夜,累癱的我們很快入睡。沒想到隔天清早走出客廳卻看見父親仍然在翻著那些剪報與照片,寡言的他淡淡地說了一句:「我現在才知道你都在做些什麼!」。
身為他的女兒,我知道父親這一句包含著深深的肯定,這個脫軌搭上雲霄飛車的女兒有自己的道路和使命。父親可能從來不知道,僅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抵擋那些年所承受的一切壓力、辛苦、誤解和責難,讓我勇敢地繼續向前。
丈夫驟逝,婆婆支撐
曹森離開是我雲霄飛車人生的一大意外。長榮新城的新生活才開始不久,我們有太多未來的夢想待實現,也有更多眼前的工作要進行。里、社區和管委員的鐵三角一時像失去了平衡,而培育求學中的女兒此時成了生命中的第一優先。當我默默地盤算著大約還要10年孩子才會獨立生活時,婆婆告訴我她會好好地再活很久。喪子應當為人生之至痛,她為了我和孫女立刻展現了堅強的靭性。
回想10多年來,即使我早已不當老師,人前人後婆婆仍稱我為潘老師。或許她也像我的父親一樣,認為我辭教職服務社區是一種犧牲,當老師才是我應該做的吧。婆婆的確像是替補了曹森的位置,女兒回家總是花最多的時間與奶奶相處。
與婆婆媽媽一起成長
擔任里長與服務社區約20年的期間,對一個當時社會極少數女性里長的我來說是一個挑戰,面對社區內婦女在社區內生活的議題日漸突顯,特別是在眷村高齡的男性急速凋零的狀況下,相對使得以往眷村高齡婦女的問題隨後而至,為此我開始在社區辦理兒童紙黏土班,從自己學生的媽媽開始邀請。或許是熱忱的特質使然,總能在團體活動中感染許多婆婆媽媽投入公共事務,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期間,社區理監事女性比率更高達75%。
除積極的辦理各項老人社區照顧工作與活動外,如何使社區婦女建立自信能有進一步成長與學習的機會進而提升自我價值,亦是我長期努力的目標,因此自2006年(民國95年)起,開辦社區讀書會,以不同於以往純粹念書的方式,藉由看電影、戶外參訪、生活座談與討論等多樣的進行方式,此種讀書會的辦理亦使社區志工與婦女在活動中能有所互動,並能在社區導引下參與社區服務的提供,並做成心得與記錄來共同分享,5年下來從不間斷的讀書會成就許多女性志工幹部擔綱社區工作推動的任務,其已成為社區常態性的重要社團活動,亦是社區永續經營的重要推展工作之一。
社區和里鄰志工一起努力之下長榮社區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社區的創新計畫,成了臺灣社區發展與營造的標竿典範。所有社區與里鄰所能獲得的榮耀與獎項幾乎無一遺漏。我們曾經獲得環保署的10大環保社區、內政部(今衛福部)的全國卓越社區、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連續5年的補助,文化部及各部會的社區成果報導更是少不了長榮社區。這些成就所倚靠的就是堅強的志工團隊。每年來自國內外的參訪團體及學術研究單位絡繹於途,而長榮社區房價之居高不下,除大環境及週邊建設外,社區團隊的努力也肯定有所貢獻。
化作春泥更護花
當我人生的各項責任及夢想逐步完成時,我到了生命的另一個轉彎之處。如同兒女不會永遠待在身邊,成年的子女應該尋找更遠大的世界。對我所深愛20年的長榮里,也到了該放手的時候。過去20年我和曹森和許多志工朋友一起在長榮社區營造幸福、尋找幸福,也感受幸福。然而幸福的滋味是那麼豐富,長榮社區的人口組成變化是那麼快速,什麼是長榮未來的幸福,我們需要新的願景新的眼光。
2016年我決定卸任里長一職,轉換另一個角色,讓長榮里與社區不斷有新的生力軍為社區注入新氣息。而我成為長榮社區的宣傳志工,致力於把長榮社區的美好經驗轉化成教材,編寫成案例,以供學校的教學研究,供國內外社區的實踐之參考。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愛我們生長與生活的長榮社區,我願化做是中庭羽豆樹和牆邊玉蘭花的泥土與養分,永遠支持著長榮社區的茁壯與芬芳。
更高、更遠的呼喚
過去20年脫離父親預設常軌,如雲霄飛車一般的旅程如今要告一個段落了。大女兒大學畢業將進入研究所,小女兒考上願望中的學府未來志在四方。而我也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夢想,登上世界屋脊和完成碩士學位。
20年來的社區領導經驗,讓我在研究所就讀或國際的學術場合都有紮實的自信能侃侃而談,而碩士班的學習與吸收讓我在行腳到世界屋脊的西藏時,除了感歎山川的壯麗之外,更思索人們生活中幸福感的由來,給了我另一個人生的方向。事實上從北垣里到長榮里的第2個10年,我便有開始受邀到全國各地的社區及大學擔任研習講師與評鑑審查及輔導老師。將自己在長榮里的實務經驗及研究所的學術理論融合與各地社區交流。我彷彿有另外一個使命,是將20年累積的社區工作經驗與知識傳佈到更多角落。
2018年,我有機會接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邀請,擔任「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的講師,欣然看見臺灣各個角落有更多女性投入里長選舉行列。隨著人民社區意識開展以及婦女運動在臺灣的努力,使得女性逐漸在公共領域嶄露頭角。
時代更迭、社造興起,里長確實是社區服務最好的切入點,大家對「專業里長」的期待也越來越高。我常分享:「昔日參選里長便是把自己角色定位為社工,對於一個社區的社工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是很適合女性來做。」相對的,也應培養自己社區經營的專業能力、增進自我網絡及組織運作,以及善用資源管道,都有助於提升參與基層服務的機會。
延伸閱讀
- 潘美純(2017)。燈火闌珊社造路:我的里長生涯。汪達數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FsMyDwAAQ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