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eddwd6ztxkfiyebqhgjba

2018 年女里長人才培訓班的初步檢討

特別企劃 I / 臺灣女里長

吳官展|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筆者在研究所期間,以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婦全會)「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為論文研究主題,期待置身於女性參政培力課程的田野中釐清個人有關「女性參政」和「素人政治賦權」的疑惑。筆者的主要研究結論包括:第一、參與「女性參政培力」課程的學員不一定認同婦運理念。第二、參選學員多數認為參政培力課程有相當程度的助益。第三、學員多認同「參政培力」課程應以長時間、「陪伴式」的指導模式持續進行(吳官展,2019)。

還有部分學員不認為「性別」是對自身參選具有影響的要素,看似將「性別」很乾脆地與「參政」兩相分割。但是在筆者進行訪談時,還是從這些受訪者論述中看見參選里長存有的性別優勢/劣勢潛藏在其中。以下進一步闡述筆者的田野發現及經驗,期待能與讀者激盪出更多有關基層女性參政的思考反饋。

研究背景與方法

「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係婦全會基於培力女性公共參與的理念而辦理的活動,目標在於促進基層村里長選舉於參選、當選方面皆能達到「落實性別平權」此項重要意義。於2017年籌備課程階段,婦全會邀請多名有共同理念的非營利團體夥伴及現任里長參與規劃,從調整自身心態、投入參選以至執行村里事務推動等認知與實務能力等階段,涵蓋「提升性別意識」、「習得社區事務治理能力」以及「參選策略的規劃與執行能力」等面向之課程。規劃的細節從推動地區選定臺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等直轄市,自各區域之現任里長及非營利團體相關工作夥伴發出邀請擔任講師,時程規劃則以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包含村里長選舉)回推,排出重要工作時程進度,包括培力課程、誓師大會、選前之夜等活動,以輔助學員安定信心、強化共識並凝聚「女性參政培力夥伴團體」的向心力。

總括而言,婦全會以「女性政治素人」投入參選可能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為起點,設定不同階段須具備的能力與心態準備,張羅師資、交流平臺、建立諮詢管道等,傾力輔導學員參選及勝選,並以此建立下一期的培力師資與諮詢團隊基礎。

筆者在論文進行期間,為瞭解村里長工作並觀察女性參政培力課程實施的成效,藉由擔任活動工作人員及觀察者的身分參與培力課程,也在村里長選舉期間進行田野觀察紀錄。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5個初階班場次及最終2018年9月份的進階班一場次的課程實施前後,共計164名課程參與學員。筆者在課程現場及學員投入村里長選舉的田野,觀察學員在課程間及各分區LINE群組內的互動,以及在選舉「參選政見」、「參選文宣」及「拜票活動」等現場的執行概況。

公投爭議暴露的性平價值衝突

因為2018年選舉正好結合多項有關同志權益的爭議公投案,田野中有幾項預料之外的互動,筆者認為值得提出篇幅討論。例如在高雄場的培力課程當中,就有學員攜帶「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連署書」放置於婦全會培力課程簽到表處,誤導學員領取簽署、也在課堂中發放。此舉因與婦全會的理念立場明顯相斥,且與課程內容不相關,工作人員發現當下立即制止,並由主持人直接在課程暖身階段提出澄清,直接表明支持同婚立場。分發連署書的學員則不敢繼續表達意見。

類似地,在倒數1個月即將舉行九合一選舉之時,各分區LINE群組內有學員開始轉貼反同貼圖,指稱同性戀違背人倫道德、同性婚姻合法化毀壞社會公序良俗。貼文當下,婦全會幹部均隨即回應並張貼「支持同婚」的貼圖,但此舉並非從管理者角色進行干預,反而類似引戰而引起更多辯論,有少數持反同立場的學員仍繼續貼文,來回爭執一番後,有些學員憤而退出群組,留下一片尷尬。此種互動衝突,超乎原本成立群組之預期,因此有學員表達「此群組應該專注於培力參政相關議題的討論」希望能減少「理念的口角之爭」,議題討論的互動也淡化了一段時間,直到選前一週,才恢復有學員就選舉活動與意見交流的互動。

此波爭議反映出婦全會在培力「生理女性」學員爭取權力的同時,並無針對學員可能抱持反同性別意識做好準備,因此在回應的策略上,還有改進空間。不過,直接面對這樣的價值衝突雖然令人尷尬,但應當優於視而不見的冷處理方式,也是對其他學員的一場機會教育。

講師口條與實務經驗影響滿意度

除了前述意料之外的田野觀察外,本研究採用課前課後問卷蒐集課程學員的回饋意見;初階班回收的138份匿名問卷統計彙整,學員對「里長參選經驗分享」、「社區交通與無障礙設施」、「剩食回收與食物銀行」等3項課程主題的滿意度回饋較高,在所有課程的意見回饋中,學員對前述議題的認同及滿意程度總計達8成以上皆認同課程的重要性,並對課程感到「非常滿意」。進階班回收的26份匿名問卷統計則是對「里長角色定位」、「選戰架構與策略」、「社區治理實務與現況參訪」、「記者會與授旗」、「溝通平臺會議」、「拜票情境演練」等主題的回饋評價高於8成的填答者表達「非常滿意」、希望繼續此類課程。

雖然課程主題皆與社區經營與村里長角色有關,但是筆者觀察到,「講師的表現」是影響學員課堂中專注程度的重要因素。學員對於講師的口條是否幽默流暢「有氣魄」、講師分享自身曾辦理的活動內容是否「接地氣」、是否能舉出具體的事例和活動照片而非分享概念性的計畫、課程內容是否能作為自己「有亮點」的參選政見,皆是影響學員在課堂中專注做筆記或低頭滑手機的決定關鍵。

相較之下,「女性領導與社區營造」、「家庭暴力與弱勢扶助」等主題同樣是邀請有著豐富演講經驗且口條穩健的講師擔綱授課,即使課程中也分享實際案例和講師的應對經驗,在問卷回饋中卻得到學員填寫「課程較為概念性」的意見,滿意度評分總計有4成落在「無意見」和「不滿意」的答項上。這意味著再進步的理念,可能還是需要能夠闡述其與選舉實務的關聯性,比較能夠啟發或打動學員。

不過總結而言,多數受訪者認為培力課程是對自己準備或實際投入參選有幫助的。總計164名學員(以回收之匿名問卷統計)最終約40人實際投入參選,並且有13人當選。多數受訪者表達期望婦全會持續辦理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並期待能有更多場次與地區辦理活動。課程的內容規劃上學員期待更高比例的「選舉策略與政見內容」來充實自身的選舉活動或政見口號,學員也期待課程持續辦理下去、讓新學員與舊學員交流建立網絡、傳承經驗、讓婦全會組成幫助新人參選的諮詢互助平臺,以此將女性參政培力的能量持續接棒下去。

學習資優里長撇步形成政見

筆者將匿名問卷獲得的課程回饋及滿意度評分彙整後設計訪談大綱,就學員的參選動機、培力課程對其投入參選的助益及不足之處、投入村里長選舉的心路歷程以及學員對課程內容的評價與修正建議等作為訪談主軸,在選舉結束後面訪與電訪14名培力課程學員。訪談後亦彙整出幾點主要發現。

首先,「參政培力課程」對於初次踏入選舉場域的學員是很有幫助的,多名研究受訪者在訪談中表示,培力課程對初次投入參選者非常有參考價值,因為基於前人的經驗分享與具體事例所設計的課程,在參選人應對選舉中可能會面臨的各種情形都具備「打預防針」的功效。例如面對不理性的競選者及選民時,因為有心理準備讓自己可以先強壯自己內在、控制情緒,或是預先邀集志工團壯勢,讓自己遭遇惡意批評及挑釁時不會落入他人刻意栽贓的陷阱。

另外,有受訪者表示,因為培力課程涵蓋諸如「社區活動」、「鄰里設施規劃」、「照顧與關懷」等主題,讓自己的政見發表或里民互動中都可以順暢的應對,甚至因此邀請到志同道合的里民參與自己的團隊、共同推動相同理念的措施;例如曾得到總統文化獎的臺北市中正區忠勤里方荷生里長,在活動中分享「食享冰箱」的惜食&關懷據點服務,有學員以此為楷模設定自己投入參選的里民關懷政見,便因此打動里內熱心公益的志工共襄盛舉、迅速聯繫上商家提供二手冰箱、即期罐頭食品等等,也透過師資群之中非營利團體工作夥伴的人脈媒合到市府單位、重視公益形象的企業團體等建立系統性的剩食處理流程。

有受訪者表示,參選即便未能告捷,但是建立了一套關懷社區孤老和弱勢家庭的SOP,沒有里長身分仍能用自己的力量為社區盡一份力,光是這點就讓人對於參與培力課程一事感到非常值得。

學員互助網絡建立

除了課程規劃涵蓋的內容,有受訪者表示因為參與培力課程建立了同一地緣關係的互助團體;因培力課程初階班採用區域性的方式辦理,學員間互相認識了鄰近或是同一行政區的參選夥伴,有學員因此乾脆加入另一人的參選團隊擔任輔選人員,或是彼此協調參選活動及工作期程,在投入選舉活動中極度缺乏「物資」及「人力」的狀況下互相支援,共用旗幟、志工背心、大聲公或組織團購以降低購買物資的成本,也在需要人力站臺時互相到彼此的活動會場進行志工人力支援。

受訪者表示上課交到朋友本來不在自己對課程的期待之內,原先僅期待能透過課程講師或婦全會的人脈資源來規劃自己的參選方向,沒想到後來除了講師群的資源之外,還收穫到強大的競選輔選團隊,因為同是培力課程的學員,不僅省去找共同理念夥伴的時間,更因此集結了有共同需求的人 — — 「人多好辦事」的道理很明顯地在這樣投入參選的過程中體驗到,因此與沒有組織或資源的競選者相比,里民很輕易就能看出其中的差異,讓自己以極大幅度的領先票數勝選。

性別不是重點?

最後,由於從前述田野觀察與問卷回饋中得到很多「性別不是重點」的回應,筆者詢問受訪者對此回應的想法,多位受訪者表達相仿的意見:「因為選舉過程里民並不在意你是男是女,只要你能解決他提出的問題或是滿足里民想要的措施,里長能發揮作用就好了」。此外也有受訪者表示「你看群組裡大家因為同性婚公投討論到要吵架,有因為上完課變成能理解性別平權嗎?我們當然知道性別平權有它的意義,但是不可能因為幾次上課就改變人的想法,這樣不如單純討論選舉策略、辦活動的方法之類的,更能加強大家的備戰能力」。

然而「性別不是重點」這論點,卻又在其他學員進行拜票中與里民互動的歷程中被反證。有受訪者表示因為里內的孩童、長輩里民習慣於與女性照顧者互動,因此讓自己較容易能走入里民的內心、讓里民願意開口、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期待,相較於競選者「有幹勁」、「有能力」的形象,受訪者認為自己在與里民的各種互動中,讓對方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溫馨支持,應該也是勝選的原因之一。

綜論女性參與村里長選舉可能面臨的挑戰,及自身可以發揮的優勢,其實還是很「性別化」的。身處於長久習慣由男性領導的基層社區中,女性必須具備超乎男性的服務經歷與網絡優勢,或是剛好遇到一位非常失職的對手,抑或是剛好身處於理念進步前瞻的社區,方能獲得勝選優勢。但是不論是否具有優勢,有婦女團體的陪伴甚至證照背書,仍是參選者力量與信心的重要來源,因此婦全會的培力課程可以預見具有一定的「市場」。

但為了避免培力出的村里長反而背馳婦團主張,未來的課程或後續網絡建立,或應參考本研究提出的觀察與建議,包括在不同縣市增加培力課程、實務導向的授課方式與內容、在課程中對重要性別觀點的澄清與說明,並強化群組互動的管理模式,或加入線上資料庫之Q&A問答指引,提升學員的性別與社區經營理念。期待在這樣的持續耕耘之下,能有更多具備性別意識的女性村里長順利當選。

圖/pexels/Pixabay

參考文獻

  • 吳官展(2019)。女性參政培力之行動研究: 以「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