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pmmanbou0oikdw2srby G

專題引言:在跨國婚姻中尋找性少數

專題企劃 / 新住民在臺灣

張正 * / 專題主編

*現為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發起人、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曾任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移民工文學獎召集人、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秘書長、「外婆橋計畫」發起人、電視節目「唱四方」製作人、中廣越來越幸福主持人、《四方報》總編輯、《台灣立報》副總編輯、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委員。著有《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2014年,貓頭鷹出版社)。

接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專題主編」的任務,要談新住民。呃呃,大家都在談新住民,覺得沒甚麼意思。不過讀了幾本季刊之後,哇,都是LGBTQ的超進步議題,我頓時燃起鬥志。

近30年來,50幾萬新住民,其中不可能沒有性少數。但是弔詭、尷尬、難以啟齒的是,即使身為同志或其他性少數的新住民,也是順從於既定的性別分類、甚至性別不平等與不正義,然後透過「異性戀婚姻」關係來到臺灣,怎麼能浮出檯面?

我東問問西問問(抱歉,有點窺奇的心態),得不到答案,找不到訪問對象。罷了,也許在新住民領域談LGBTQ的時機,尚未成熟。還是先從一般觀察談起吧!

新住民如何被呈現?

我邀請了任職於故宮、長期關注新住民及性別議題的鄭邦彥,從近來各項東南亞與移民移工的大型展覽切入,借用他的專業素養與親赴展場的體驗,探討「展覽是如何被『做』出來」。鄭邦彥以〈在博物館做東南亞移民工:一位基層館員的現場觀察〉為題,描述了5場展覽:2014年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來自四方: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特展」;2018年中正紀念堂的「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東南亞新住民主題當代藝術展」;2022年臺北當代藝術館的「非遊記」、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這5場展覽都頗具規模,但是再大的展覽,終究只能擷取吉光片羽。鄭邦彥認為,各類型博物館對於「移民移工」的回應,不可能一次就上手,但是在反覆的策展實踐中,能夠「擾動觀眾的感知」、「創造理解彼此的可能場域」。

另一篇文章〈移民移工在臺灣的藝文參與〉,則是試圖從表演藝術來「看見」新住民,撰文者是舞蹈家邵震宇。邵震宇提及三缺一劇團的《無枝Nostalgia》、盜火劇團的《吉卜拉Qibla》、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微塵•望鄉Homecoming》、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尋找露西亞FindingLucia》等作品。

雖然表演藝術總是走開風氣之先,上述幾齣舞臺劇也深刻探討了移民移工在臺灣的處境,不過顯然尚未觸及LGBTQ的領域。邵震宇期待未來有更多藝文資源投注在移民移工這個領域,產出更多不同議題、不同層面的移民移工表演藝術。

當社工遇上新住民

接下來兩篇文章,則是第一線社福工作者的觀察。蒲公英新移民服務協會社工督導陳新皓在〈淺談「跨文化能力」實踐於專業服務情境〉一文中感嘆,「即便我國政府自2005年(民94)開始積極推動性別主流化相關政策工作,但是當前臺灣的社會環境,仍普遍將育兒、教養及照顧工作視為是女性的責任」。他說,許多社福工作者對於新住民與跨文化的了解仍遠遠不足,以至於提出「為什麼新住民這麼喜歡賺錢,孩子的事情都不處理?」、「寧願多兩、三份兼職,也不願意陪伴孩子?」這種重現或增強新住民不利處境的問題。

另一篇〈新住民與性別平等的距離〉的作者馮玉芳,既是社工,也是自越南結婚來臺的新住民。馮玉芳比較了臺灣與越南兩地的性別平等概況,也寫下她在第一線接觸的同鄉新住民。

更特別的是,馮玉芳憑著迫切的學習熱忱,以低收入戶的家境,一路從國小補校讀到博士班。她「始終相信新住民非絕對弱勢,只是因為家境或養育子女,所以較晚、較難起步」。馮玉芳期待新住民透過進修培力自己、培養性別平等意識,進而推廣性別平等的觀念,讓新住民「從使用服務者成為提供服務者」。

最後一篇稿子的作者,是一位心思細膩、文筆極佳的新二代許育甄,曾以一篇書寫自身感受的動人文字〈遠方的胡志明市〉,獲得新北市新住民文學獎首獎。這次我請她不要寫自己,試著寫〈新二代眼中的跨國婚姻及性別平等〉。許育甄搜索回憶,爬梳父母的婚姻在性別不平等的大環境下,如何艱難維繫,終至斷裂。她也寫了同村嫁給臺灣老翁的中國新住民,如何孤立無援,但仍繼續堅忍地過活。

作為年輕女性、晚輩,許育甄在村裡當然沒有發言權,但並不是沒有意見。她以無比溫柔卻也犀利的文字,寫出了她看到的不公平。

不說話,並不是沒有意見

不出聲,並不代表不存在;不說話,並不代表沒有意見。近30年來,合計上百萬的婚姻移民與外籍移工已經是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她/他們或許因為欠缺中文能力,所以無法在以中文為主的臺灣社會取得合乎比例的發言權。至於人數更少,少到彷彿不存在的「新住民中的LGBTQ」,更是連現身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我仍樂觀地相信,藉由一次次的展演,一遍遍的訴說,一篇篇的書寫,臺灣社會能夠一步步朝著我們自己所標舉的正義、公平、人權前進,讓每一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

關於「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燦爛時光是一家「只借不賣」的書店,書籍借閱不 設歸期,並鼓勵讀者在大方劃記寫眉批,在書頁中 進行另類的實體交流。書店二樓場地,不定期舉 辦東南亞講座、放映非主流紀錄片。2015 年 6 月 書店開幕不久之際,舉辦成露茜紀錄片《綿延的生 命 — Lucie 的人生探索》電影分享與座談。2022 年 書店甫獲樹梅基金會舉辦之「獨書獎」 — — 特色書 店。(圖 / 張正提供)書店官網:https://btbs.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outheastlibe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