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 新二代留聲機
廖建豪 / 企劃主編
關於新二代留聲機
近幾年,新聞媒體與報章雜誌中漸漸能夠看見新二代的身影,可惜的是,新二代往往只能被形塑為刻版的二元樣貌,遂而形成「非優勢則弱勢」的對立現象。然而,在真實生活當中,「新二代」群體其實是更加多元的存在──我們既是臺灣人,也是新二代,具有雙重且交織的身分。
也因為這個身分,促使新二代的我們關注移民議題,但往往孤立無援,或僅在各地單打獨鬥,為了凝聚彼此的力量,2020年我們申請了「文化部青年村落行動計畫」,與夥伴共同舉辦讀書會、工作坊、共識營……等活動,希望藉此提升新二代群體對於移民議題的思辨能力,以及對公共議題的敏感度。在歷經數次的交流後,凝聚共識的新二代們,逐漸形成「新二代留聲機」團隊。
我們的「性別公因數」
2022年的暑假,新二代留聲機受邀參與《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特別企劃的製作,期待能讓讀者進一步認識臺灣新二代的多元樣貌。新二代留聲機團隊成員皆是由新二代所組成,但我們的成長經驗與專業領域有所不同,再加上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經驗,其實臺灣新二代與新二代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在這樣的脈絡下,要透過為數不多的文章(7篇),呈現新二代群體的「性別公因數」,那必然不是全面的。
因此,我們想先和讀者取得一個共識,在這個企劃中,我們試圖透過團隊成員彼此的生命經驗的交集,找到新二代群體與性別的關聯性。我們明白,每個故事之所以能夠被看見,那必然建立於他願意被看見,且有機會被看見,至於其他未及書寫的部分,期待有朝一日也能被理解。或許,這麼形容能夠更為貼切 ──特別企劃僅是新二代群體的切片,固然難以顧及全貌,但讀者所能見的新二代生命經驗的書寫,也同樣真實。
我們決定以「新二代在不同生命階段所面對到的不同課題」為題,以學齡前、國小、國高中、高中升大學、大學與工作等階段做為分界,邀請7位分別身為泰國、中國、菲律賓等新二代的筆者撰稿。有趣的是,當命題與「性別」掛鉤,許多筆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聚焦於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無論是談論「期待」的置放、「角色成就」的相互建構、「身分」的銷聲匿跡,亦或是「照護責任」(特別是社會賦予女性的照護責任)的放大與移轉,都再再反映了新住民與新二代之間特別緊密的連帶關係。
而除了對於家庭關係的描繪以外,我們也邀請新二代書寫自身在與學校或社會的互動當中,所面對到的不同困境,例如:金耳環乘載著泰國家庭的祝福與思念,卻被師長貼上「愛慕虛榮的三八女孩」的標籤;寒暑假作為新二代鮮少能夠回外婆家的機會,卻總必須跟升學主義的壓力反覆拉扯;在多語衛教資訊缺乏的情況下,面對繁雜的照護工作,語言又成了另一道沉重枷鎖。這些文章是新二代留聲機成員的真實告白,但這些經驗來自作者的家庭,或母親原生家庭的羈絆。
本企劃的7位作者,以各自感到適切的敘事角度,對極度私人的生命經驗進行描繪,期待讀者付諸時間,給予每個作家被閱讀的可能。
至於,我們想呈現的新二代群體的「性別公因數」為何?我們的答案是,新二代與家庭之間(尤其親子關係),那具高度連帶性的複雜親密關係,包含一切攸關性別的渴望、思念,乃至於期待或責任,也似乎都奠基於此。
「在這個強調獨立個體意識的時代,跨國婚姻家庭的連帶關係又何以如此緊密?」,我們想將這個問題留給讀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