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ry3w0xa4nnvq6nmp Rwg

專題引言|當社區遇見多元家庭:開啟性別教育與社會的對話

特別企劃/當社區遇見多元家庭

蔣琬斯|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

圖 / Three-shots / pexels

為何要去社區講性別?

2018年我們共同經歷了慘烈的公投事件,無論是公投前對於性平教育的各種攻擊抹黑,還是公投結果呈現高達七成的民眾對性平教育有所誤解,這過程中許多人都受了傷,尤其是同志與長期為性別平等奮戰的夥伴們,更有人選擇離開留下遺憾。從公投投票結果可以發現,以年齡組距來看,越年長的人對於性平教育與同志權益反對意見比例越高;以地區分布來看,則是越偏鄉地區的反對比例越高,這結果呈現在性別議題上的世代隔閡與城鄉差距。

到底偏鄉長輩對性別議題的認知是什麼?又如何理解有同志想結婚這件事?在我過往的社區演講經驗裡,我發現許多長輩並非堅不可破的父權擁護者,也不是對同志充滿惡意的仇恨者,只是有別於在性別平等教育滋潤下長大的年輕人,他們過去沒什麼機會接觸性別平等議題,尤其是資源更少的偏鄉地區。許多長輩也在父權壓迫下有著許多無可奈何,只是從未有人可以好好的跟他們討論,提醒他們突破性別限制框架也可以是選項之一。他們其實有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多元可能,卻沒有人帶領他們看見早就存在於身邊的多元性別樣態,徒留他們面對不瞭解的新事物而感到恐懼。公投後在谷底的我們感到失落哭泣,卻也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我們一群對性別平等教育還懷抱夢想的講師,更努力勤走社區宣講,發願為社區引入更多性別平等資源,創造更友善的社會氛圍。

從家庭議題談性別平等教育

2019年我們得知教育部的「社會大眾認識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計畫」,目的在於增進民眾對於多元性別樣態生活處境之瞭解,並加強對多元家庭型態成員之認識與支持,含單親、同性、同居、跨國婚姻、隔代教養等各種不同類型家庭。此計畫目標正是我們的渴望,於是以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的團隊標下此案,開啟了「歡迎光臨我的家」的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計畫。核心工作團隊有我、游美惠教授與王紫菡秘書長,也邀集了數十位全台各地優秀的性別平等教育講師一同前進社區。

▶ (左)「多元家庭求好籤」教具-高雄市女性權 益促進會研發製作(右)社區性平教育推廣教材《給家一個擁抱: 認識多元型態家庭學習資源手冊》(蔣琬斯提供)

從家庭議題談性別平等教育絕對是一個很好打入社區的點,對民眾來說性別平等議題更是貼近家庭生活的各種討論。在計畫的支持下,我們每年完成百場以上的社區宣講,創造與長輩溝通對話的機會,也出版教材《給家一個擁抱:認識多元型態家庭學習資源手冊》(蔣琬斯、游美惠、王紫菡主編,2021),開發教具「多元家庭求好籤」,是結合翻轉俗諺與圖卡接龍的互動教育,並培育更多性平種子講師,為社區性別平等教育推廣累積重要資源。

在社區講不停

這次藉著季刊特別企劃的機會,以「歡迎光臨我的家: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計畫」為基底,邀集計畫的核心團隊與兩位優秀講師,一同寫下、分享在社區推廣性別教育的大小事,包含前置準備、溝通協調、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與策略等,可成為其他社區教育工作者之借鏡。

在收錄的5篇文章中,王紫菡有別於一般的講師,除了宣講也負責社區開發與溝通協調工作;她在〈走入社區、前進離島:認識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經驗〉的文章視角中,不但能生動又深刻地訴說行走社區的前後臺故事,更有許多溫柔反思,提出如何與社區建立關係的具體策略與建議。而蔣琬斯在〈來去社區談性別!演講撇步大公開〉則著重於社區課程設計與演講技巧分享,提醒進入社區前的各種準備,與演講現場的互動撇步與技巧眉角。然而社區是具有高度異質性的地方,進入不同社區常需要不同的語言,具有客家子弟身分的彭治鏐與杜思誠則是講師團隊中的客家一哥,在〈跟客家阿公阿婆談多元家庭〉文中,不但分享前進客家庄的演講技巧,許多思路邏輯也適用於非客家社區演講。游美惠在〈教學越界:在農會家政班教性別與多元家庭〉一文則是提供更多元的媒材運用,結合電影觀賞的活動,再從中找出相關的性別議題進行對話討論,亦推薦許多適用於社區的電影文本。怡伶與怡如則是講師團隊中很特別的一組,她們是同志家庭也是收養家庭,〈我們現身:說我們關於愛的故事〉則記錄著她們以「真人圖書館」的方式進入社區,在長輩面前現身說自己的故事,也記下她們明知可能會遭遇偏見甚至是歧視的環境,還是願意勇敢現身的勇氣。

其實早在有「多元型態家庭教育推廣計畫」前,許多講師已經在社區努力推動性別平等概念,未來就算是此計畫結束,我們還是會持續在社區宣講不停歇。也期望此特別企劃能成為其他社區教育工作者的推廣指引,並能號召更多關注性平的夥伴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前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