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108 課綱融入性平教育回顧與前瞻
顏芝盈 / 本刊研究教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蕭家怡|宜蘭縣冬山國中教師
起心動念:課程方案的緣起與旅程
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教育)議題中央輔導團於108學年度辦理各縣市性平教育議題專/兼任輔導員的進階培育研習,在研習過程不同國中、不同領域的四位教師們(健體、綜合、社會、數學),交流特教與普教的「異」與「同」經驗,共同發展「我的身體,怪美的!」課程方案¹。
[1]本課程方案投稿「108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教學方案徵文計畫」,榮獲特優。感謝嘉義縣民雄國中王淑娟教師、新竹縣新埔國中陳孟娟教師,為本課程方案的共備夥伴。
此方案設計理念以「身體故事」來發展課程,起因於國中學生常經歷身高、體重的變化與測量、易對青春期第二性徵感到焦慮、甚或易接觸到媒體對身體再現的壓力而設計此方案。方案設計的課程目標與學生培力有三個面向:第一,完成「自畫像」來認識自己的身體故事。第二,拆解媒體再現的身體/性別刻板印象。第三,反思身體意識對人我關係的影響。課程活動的規劃,詳如表一。
課程設計的組員們在不同縣市的學校展開教學實踐,然而各縣市能執行課程方案的條件不同而有成果上的侷限,因此本次課程方案選擇其中一間普通教育學校及一間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實踐成果。教學實踐過程最有趣的是,一份教案在不同縣巿、不同教育體系的實作,讓教案在相互對話、激盪、交流、實踐而更具備完整性。此外,團隊成員也在Line群組討論教學反思、教學調整,共構線上模式的說課、觀課與議課,此份教學成果為特教與普教在差異體制中相互對話、交流的「異同」的合作,為課程注入多元的面貌。
以下課程方案先呈現綜合活動領域的普教教師實作,其教學實踐從學生身體經驗出發,過程中學生逐漸鬆動「美」的價值觀並感受到人與人的關係。其次,課程方案從普教轉移到S學校,特教教師分享課程方案的調整與考量,為障礙生量「身」訂做。最後,以特教教師的視角反思障礙生的身體經驗,以及特教與普教教師「異」「同」備課的火花,呈現另類的「融合教育」。
表一:課程活動(普教)
「美」的鬆動:普教教師的匍匐耕耘
「我的身體,怪美的!」教案在「108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年度研討會」與夥伴們分享。前文提及教案發想來自國中生每學期的身高、體重測量,數據測量與媒體再現影響、困擾著青春期的國中生。故教案中以媒體識讀為方法,在教學實踐去覺察無所不在的媒體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影響?教案目的為打開性別之眼、展開自我察覺、習得過濾資訊,以形成身體自我意識、媒體識讀拆解的能力。
從教學經驗中發現,學生們在國小時期對於自身的身高和體重較有接受度,相對的,國中時期的學生心理發展的自我與人我關係皆面臨轉變期。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的特徵之一是「想像的觀眾」,此種自我感知除了思考自己的想法,也會在意他人的想法。對青少年來說,獲得同儕認同的感知會影響青春期的國中生對自身外貌的在意,亦是期待符合「想像的觀眾」自我特徵。綜言之,由「自我意象」來處理「想像的觀眾」,讓學生鬆動「想像的觀眾」對身體的凝視,便是這份教案的實作目的。
教案設計參與者A輔導教師在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有以下幾點的實踐過程:第一點,先以教學者的經驗分享「現實我」與「理想我」的差別,藉此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原來老師也會對自己不滿意的想法。」接下來,設計學習單讓學生畫上並書寫「現實我」與「理想我」,以自我映照及自我對話呈現「自我意象」。最後,從學生細膩的質性回饋可以看到女生在自我意象呈現高度的自我否定。由於教學者和夥伴們在共備時已有考量到性別議題,所以,在學習單上放了前測後測「量化」及「質性」的雙重檢測,可以觀察授課後學生的學習。
收回29位同學的學習單當中,有17位在前測與後測於自我身體意象的認知具正向的表現,其中有1位是前測後測皆達滿分,有6位前測後測同分,5位為負向表現。教學實作後有一半的同學達到身體意象上的正向認知,教學上算是達到教學目的。其中有一位學生的質性書寫匿名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以前總是覺得自己長得醜,但在上了這堂課後,對『醜』的定義,好像也不那麼明確了。所以,自己好像也不那麼醜了。」此即為學習過程鬆動了「美」的標準,亦說明此教案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案中最後一個活動「和解的故事盒」,是以和解卡讓學生匿名寫下曾經嘲笑其他同學身體的經驗,並由教學者宣讀卡片,讓學生理解「美,從來就不會只有自己,而是與他人的連結。」因此,活動的最後,學生在和解卡上,得到心靈慰藉,教學者觀察到部分在班上人際較弱勢的同學,在宣讀和解卡的過程面露微笑。此活動希冀讓國中時期的他們若曾受到同儕的取笑,創傷透過訴說、反思、歉意而得到撫平。
此教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經由自身的探究,習得自我感知、自我賦權、重建人我關係的能力。因此,在這堂課,學生學習的不只是重新認識身體意象、鬆動美的價值,更實際感受與重新察覺人我之間的連結、善意與關係。
性平議題央團辦理一年一次的年度盛會,讓我們見到平時不容易見到的夥伴與師長。在分享得到對話、啟發與力量。我們認為社會氛圍從不會在短時間改變,但長期有心的經營,是會有效果的。謹以此文致意葉永誌帶領我們的性平20年,未來繼續耕耘,希望社會更加地溫暖有愛。
旅行至S學校:課程方案的量「身」訂做
教案設計參與者B特教教師任教領域是健康與體育,班級學生為國中混齡班級(含七、八、九年級)。當課程方案旅行至特教學校時,教學者將課程方案融入至健康與體育課程,設計單元主題「我的身體,怪美的:青春期的健康!」,一方面是兩者皆與「身體」經驗有關,另方面學生曾經「好奇」同儕走路的姿勢,直接當面詢問,讓同儕感到不舒服,成了設計這堂課的契機。此外,教學者依據S學校的學生有多元的障礙狀態、學習要具體化和生活化的特質,將課程活動進行調整,如表二。
表二:課程活動(特教)
原先課程方案的三個活動分別是「身體故事」、「媒體識讀」、「反思身體故事」,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進行教案調整。首先,活動一「身體故事」調整為「身體解密」,課程目標為學生從具體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為出發點,進而從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了解自我意象。
其次,活動二「媒體識讀」的教學媒材,不使用影片而是調整為學生從國小到國中的照片,讓學生從察覺、認識、連結和辨別過程而更認識自己的身體與變化,並練習具體地說/指出身體部位或名稱。
再來,活動三「反思身體故事」則以「看見相同」、「看見差異」出發,讓學生從照片觀察與其他同學的身體差異,並學習「尊重多元身體意象」的態度。最後,班級內不同學生有多元的障礙身體,學生能反思身體意象的人我關係。
融合教育的跨域:特教與普教在差異體制中的看(不)見
教案設計參與者B特教教師在此次共備教案與實踐課程最大的收穫有幾點:首先,「每節一句性別語」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導師曾提過,七年級新生在廁所尿尿時,不小心看到九年級舊生的生殖器官,好奇的問:「為什麼你尿尿的(生殖器官)……這麼大?」。還有一次,教學者觀察到學生在課堂上,將學習到的身體器官名稱,在下課時間馬上「學以致用」,直接在導師辦公室外大聲問:「老師,妳有胸部嗎?」。因此,每節課一開始都會加入「每節一句性別語-隱私權」,透過班級真實發生的例子,將「身體」和「語言」放入公開與隱私場合的討論。
其次,四校共備「我的自畫像」學習單,調整成「______的身體解密」,呈現「我最滿意身體的地方是……」及「我最不滿意身體的地方是……」。教學實踐過程印象最深刻是,學生對於自己的身體,幾乎是六顆星星全填滿,代表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非常滿意。此情境與一開始課程方案設計,預設學生對於青春期身體,感到焦慮的現象不同,甚至,甲生和乙生回應最滿意身體部位的回饋令教學者「吃驚」!
教學者:「(帶著驚訝的心情詢問)你為什麼在生殖器官的地方圈起來?」
甲生靦腆的說:「那裡……很舒服……」
教學者:「那裡……是指那裡?試試看說出來……我有教過喔~」
甲生:「生殖器官。」
教學者:「你為什麼滿意胸部的地方?」
乙生(生活自理需要協助)開心的說:「因為……摸的時候……很舒服……」
教學者:「(帶著擔心的語氣詢問)為什麼要摸你?」
乙生:「洗澡……」
教學者:「(帶著擔心反覆了解情境)幫妳洗澡的時候,碰到胸部,你很舒服?」
乙生:「(用力的點頭)對……」
甲生和乙生的回應,可以感受到學生對身體滿意的部位,來自於身體帶給自己的感受。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對學生的回應是帶著驚訝與擔心的心情。所以,教學者從中反思到設計身體意象的課程,不能一開始預設立場,而是要聆聽學生的身體經驗,以及屬於她/他們的身體故事。
最後,B特教教師重新反思「特教」與「普教」輔導員的定位。B特教教師在擔任國民教育輔導團性平議題輔導員時,常常質疑自身「特教」的角色與位置。但在共備課程的過程中,B特教教師從普教教師身上學習到有深度與廣度的「學科知識」與縝密設計的「評量方式」。另方面,B特教教師發揮善於改/自編教材、設計多元學習策略與評量的特教專長,並在討論身體的差異與多元時,不再只是男/女性、跨性別等身體,而是將障礙者的身體納入教材的設計。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在設計教材和製作簡報時,彼此反覆的對話媒體和教科書裡「誰的身體被消失了?」、「不同的身體被如何呈現?」
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習對象,教師轉化不同的教材及教法的歷程,也「看見」常常「看不見」的障礙者身體經驗。更寶貴的是,教師察覺到班級內障礙生的「共融」學習,展開一段特教與普教教師們深層的對話,也試圖打造師生的「共榮」環境,為特教與普教在差異體制中「異同」備課、說/觀/議課的合作,呈現另一種「融合教育」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