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媽」的力為校苦力: 多元家庭與家長的子女學校教育參與
諶淑婷│全職媽媽,也是孩子學校的說故事志工
我認為書本是孩子的敲門磚,任何一本書都可以開啟他們不同的經驗感受,包括打開對於他人生命經驗的共感可能,讓孩子的世界從自己的家、班級,變得更立體豐富。
到孩子的學校當故事媽媽已經是第二年了。經過了一年的互動,我對說故事這件事又有了新一層的體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人為他們說故事,有些孩子可能成長過程因為家庭背景緣故,家中是沒有故事書、繪本的,或者父母、主要照顧者根本沒有任何餘裕或意願說故事。所以,我願意為了這樣的孩子去班上說故事。這些獨自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他們可能平時沒有被善待、沒有友善的家庭環境,甚至發生了各種無法說出口的事。我希望某個故事能進入他們的心,即使只有一本書的時間也好。
在那短暫片刻,他可以感受到愛與關懷,以及被同理的感覺。
抱持著以上種種期盼,我在選書時,會思考教室裡的孩子可能有什麼處境、煩惱、該思考的事,有沒有可能讓他們相信未來有更理想的世界,而且他們能參與其中,一同打造,等到長大以後,成為有能力接住不同樣貌的孩子的成人。
改變不一定是好的,但也可以不是壞事
例如 2020 年 9 月,是剛升上二年級的孩子們第一次聽故事,我馬上想到《誰說野狼就要壞》,從大野狼就是壞角色的刻板印象出發,以生物擬態知識,帶著孩子認識自己。書裡多種動物面對自己的改變,有的引以為傲,有的感到困擾茫然,也有慢慢接受的狀況。非常適合剛從小一升上小二的孩子,他們迎接學校的新生,但自己對於學校與團體生活的節奏也仍在摸索中,家裡的關係因為他的年齡增長可能也有了期待與改變。而孩子本身應該隱約察覺到自己有點不一樣了,不管喜不喜歡都要接受與面對。
我想讓孩子知道改變不一定是好的,但也不見得是壞事。就算生活中的變化不是自己選的,但他們不用因此受限,人有再次改變自己的能力。故事唸完,我請孩子寫下自己這一年來改變的地方,有些孩子寫不出來,我就一一告訴孩子,他長高了、腳變大了、跑步變快了、認得的字變多了、講故事時打斷我的次數少了、願意開口和我說話了……,講到後來我自己都有點感動,沒想到有機會給孩子正面肯定,也很高興孩子聽到這些話都很開心,希望他們都能更喜歡自己。
說不出口的生活困擾,繪本裡都有
擔任故事志工兩三個月後,我隱約觀察到,有些孩子仍然非常害羞,下課時也沒有和其他同學互動,靜靜留在自己位置上發呆或看書。我選了《我和怕怕》,故事敘述一名小女孩來到新學校上課,她那看不到的小夥伴「怕怕」總是要她別和其他人打招呼,自己一個人待著就好,而她的「怕怕」體型也愈來愈大……。還有《小孩也會有煩惱》,別小看孩子,每天要在學校、補習班或安親班待上一整天,就算回家也不見得都是快樂順心,真的有很多煩惱呢!這本書用一個小小的疙瘩比喻成說不出口的煩心事,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沒有勸世要小孩擺脫煩惱或是跟成人傾訴什麼的,而是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是沒關係,正視自己的煩惱,接受自己有煩惱,然後和煩惱共處,這樣就好。
比較敏感的故事志工,應該能在每場孩子的討論與反應中,注意到班上是否有「容易成為霸凌對象」的孩子,可能是比較胖、衣著比較不整齊、反應慢、或是性別氣質明顯不同於其他同生理性別的孩子。我的作法是立即中斷那些嘲弄玩笑,認真地告訴大家不該如此,希望捉弄別人的孩子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對小小的惡意視而不見;也想讓被欺負的孩子知道,不是每個成人都會裝作沒看到,他可以拒絕、反抗、要求保護,然後再私下與導師討論,希望他能特別留意。
在說故事時放入更多關於性別的思考
除此之外,平時對性別議題特別重視的我,也嘗試在說故事時放入各種關於性別的思考。在婦女節時,我想讓孩子知道這是攸關世界女權進展的重要節日,我選了小孩最容易產生興趣的「女醫生」來談這個主題,問大家,為什麼 190 年前的美國沒有女醫生呢?小孩回答:「女生比較笨」、「女生技術不好」、「女生不夠強壯」,但孩子其實都有被女醫生看診過!才七歲的孩子,性別刻板印象卻已經成形。
公主故事也可以大力被顛覆,傳統公主故事中的繼母、壞姊姊、惡巫婆,製造了對女性的仇視,還有對勞動價值的鄙夷,我改用各種翻轉童話,讓孩子對公主王子有不同想像,例如《紙袋公主》、《頑皮公主不出嫁》、《灰王子》、《不一樣的仙度瑞拉》。
要和孩子談性別平等,不能使用強硬說服,或是講大道理的方式,透過有趣好玩的故事,刺激小孩注意到習以為常的性別刻板印象。我同時希望孩子能知道,講求性別平等,不只是為了班上的女孩,這件事對男孩來說也一樣重要!因為這就是基本人權的實踐。
談人權對成人來說好難,那麼使用繪本呢?《誰都不准通過!》利用書頁設計玩了小遊戲,全班學生忙著對照下一頁出現哪些角色、上一頁的人物現在又在做什麼,就夠好玩了。《沒有為什麼》這本書,則用了孩子常聽到的一句話,大人總是用來敷衍孩子呢,可是這本書就是一直問,「沒有為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啊?
以繪本進行性別閱讀與思考
2020 年9 月,全國家長都認識了《國王與國王》這本繪本,如果故事志工有雄心壯志,可以嘗試講些性別教育繪本,但建議先與班級導師聊過,確定他願意支持你,同時利用生活課提供更多支援,讓孩子對性別意識、性平教育有更深層的認識。如果老師考量到可能有家長反對,感到遲疑,也不需要因此為難老師,或是把老師打成「另一派」,我認為性平教育是秉持溫柔又堅定的立場,即使不使用特定的性別繪本,在講其他故事時,一樣可以傳達理解、包容、平等、尊重差異等重要價值。
以下,也附上推薦的性平相關繪本,供各位讀者參考:
男生女生有差嗎?
-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
- 《威廉的洋娃娃》
- My Princess Boy
王子公主故事該汰舊換新了!
- 《紙袋公主》
- 《頑皮公主不上學》
- 《頑皮公主萬萬歲》
- 《頑皮公主不出嫁》
- 《灰王子》
繪本裡的「多元家庭」
- 《我的媽媽真麻煩》
- 《媽媽的紅沙發》
- 《大猩猩》
-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 《我有兩個家》
- 《你還愛我嗎?》
- 《好事成雙》
- 《晚餐前五分鐘》
- 《你來了,我們就變成一家人》
- 《一家三口》
- 《為什麼你有兩個媽媽?》
- 《為什麼你有兩個爸爸?》
- 《阿肯的歡樂之家》
- 《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
我的身體我做主!
- 《家族相簿》
- 《你可以說不:保護自己遠離傷害的繪本》
- 《不可以隨便摸我!》
- 《不要親我!》
同志教育與同志家庭
- Heather Has Two Mommies
- 《爸爸的室友》
- 《蚯蚓愛蚯蚓》
- 《國王與國王》
- 《她有兩個爸爸》
關於說故事的幾點提醒
這兩年來,孩子和我同齡的朋友,都開始投入故事志工的行列,我常常提醒,請務必以支持、開放的態度與孩子討論故事內容,讓孩子放心在這珍貴的 30 分鐘,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孩子的答案常常很有趣,能跳脫成人習慣的思考模式。
另一方面,故事志工要提醒自己,沒什麼任何事是理所當然,家庭組成不會全班都是一父一母的核心家庭,父母也不見得都很慈愛,職業沒有高低之分,孩子的父母可能從事任何你想都沒想過的工作,所以選故事、說故事時,都要考慮到孩子家庭的多元可能。
最後,就是尊重孩子的個人特質,許多繪本故事導向是讓內向的孩子變活潑、粗心的孩子變得細心,隱藏在故事裡的就是某些特質的差異性,但沒有一個特質是不好的!內向的孩子或許有能敏感察覺他人的情緒,粗心的孩子可能有爽朗性格,請不要在說故事時,自以為是的「導正」孩子。我也非常不喜歡某些情緒繪本,例如《愛哭公主》和《生氣王子》,除了性別刻板印象嚴重,也貶低了哭泣、生氣等情緒,繪本的功能,應該是讓孩子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從何而來,並能與自己的情緒共處。
身為故事志工,我給自己的最大任務是,在開口前要先進行思考,自己講的任何一句話( 包括玩笑話) 會不會傷到某個孩子。唯有做到真正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自在表達真實感受,然後看見彼此差異,並抱持尊重。
其實 7、8 歲的孩子都已經有了各種刻板印象,要靠短短故事時間全盤逆轉,是不太可能。但我還是相信,繪本會帶給孩子聽故事的樂趣,也會教說故事的自己,看見世界多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