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看見多元婚姻與家庭型態:地理與性別
遲恒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性平別等!性別平等教育是邁向平權社會的重要公民素養,也是108課綱19項融入教學的「議題學習目標」中第1項¹。有些地理教師可能疑惑該如何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高中地理課程,本文首先針對課綱已建議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的「學習重點示例」擴充說明,接著作者提出適合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的自然地理、空間資訊與加深加廣等課程學習重點與建議,提升學生對性別平等的認識與素養。
[1]請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8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校-社會領域.pdf,第63頁。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綱學習重點」示例與建議
課綱已建議「性別平等教育」融入「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學習重點,經作者計算共有12項為地理課程的「學習內容」(即授課內容主題),國高中各為6項²。以下作者針對這12項學習內容提出更具體建議,但不以國高中為區分,而將同類型學習內容一起討論如下:
[2]參見前註社會領域課綱 72-79 頁,基於課綱的位階僅列表學習重點示例,並未有例子或更多說明。
臺灣的人口問題與對策等人口地理議題 (國高中):
人口地理是教師相對容易融入性別平等議題討論的學習重點,這些課程培養學生能從基本人口與地理資料去思考其中性別的差異及其背後原因,理解家庭、學校、職場、區域地方與國家等社會空間的性別比例差異,並思考其中的性別不平等。教師講授人口地理可帶領學生討論人口的性別比例、嬰兒性別比例與地方差異、人口變遷,如人口遷移、外籍配偶、高齡人口的性別比例與地方差異等。
教師也能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的生活應用」(高中),藉由統計方法等工具的分析與歸納、從資料辨識現象的型態、關聯與趨勢,解讀資料中性別差異的意義,以人口地理資訊系統討論各地方人口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的性別比例與差異、討論少子女化與生育問題的性別與人口地理議題。原先被忽略的教學主題,卻是生活空間中重要的性別議題,在課綱之下教師可以自行設計成為「加深加廣」或「探究實作」等講授或調查實作課程,帶領學生研討不同空間尺度下性別與空間的關係,例如家務空間的勞動與性別、學校空間與性別、職場空間與性別、都市空間與育兒環境等,各自反映何種性別的規範與想像,以及發現哪些問題。
漠南非洲的公平貿易 (國中):
教師可講授婦女與社區如何致力於公平貿易,以減少剝削和童工雇用等情況,消費者的行動與實踐能幫助遙遠的生產者建構更合理與平等的交易模式,特別是以女性為主體的主婦聯盟如何致力於公平交易的推廣,影響供應鏈成為更公平的經濟與生產環境,也促成社會與性別邁向更平等。在此教師可再延伸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加深加廣課程,例如認識全球化南方國家女性的處境與努力,從事農業耕種的女性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例如水的枯竭與取得潔淨水源為何對婦女重要、發展中國家婦女面臨跨國資本對土地掠奪的威脅,以及婦女面對氣候變遷下的韌性(resilience)與努力。
伊斯蘭文化的發展與特色 (國中):
教師可講授伊斯蘭文化裡的傳統衣著與性別議題,同時呈現伊斯蘭國家間的差異,引導討論西方國家對穿布基尼(Burqini)與戴頭巾(Hijab)的相關報導,以及介紹臺灣來自印尼的穆斯林家庭照護移工的日常生活。課程除融入對伊斯蘭女性處境的關注,也可讓學生認識伊斯蘭女性的成就與努力,例如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積極推廣女性受教權以及獲獎無數的建築師哈迪德(Zaha Hadid)的成就,並且進一步思考伊斯蘭文化下性少數的性別不平等與被壓迫處境。
多元群族的文化特色、臺灣的移民社會與多元文化 (國高中):
教師可講授臺灣多元族群文化下的性別差異與變遷,討論幼兒捉周到祭祀儀式與傳統節日中性別與文化的變遷,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變遷與性別。教師可講授臺灣移民社會、聚落發展與性別的關係,例如男性移民──羅漢腳是性別與移民社會的討論議題;以及從聚落地名引領學生去探討漢人「開墾」與平埔族遷移下的性別與移民社會,查詢網路地圖有那些地名與性別相關,討論「番婆」成為聚落地名的性別與文化意義。若要連結鄉土教育與文化,教師也可帶領探討臺灣媽祖進香遶境,以及母娘信仰文化中的性別文化。
近年來臺灣的國際遷移也是適切融入性別討論的地理學議題,例如在臺移工從事產業與家庭照護工作的性別差異,以及外籍配偶的性別比例與差異所呈現的性別議題等,進一步延伸討論女性在國際遷移中扮演的角色。教師可將多元群族的文化特色延伸至國中「區域特色」、高中「地理視野」主題(即過去的世界地理),探討各國的性別(不)平等議題,例如女性投票權與參政權的年份、女性擔任國家領導者的國家、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分布與年份。教師也可以在講授同一文化圈時探討性別平等差異議題,例如「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講授臺灣、日本、韓國等國女性地位與性少數處境等性別平等進展的差異。
自然地理的性別思考
地理學的三大主要內容:空間、地方與環境,課程設計其實都能與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國高中區域地理與人文地理教學相對較容易融入性別平等議題,自然地理以科學實證思考為主,表面上看似性別議題無關,但並非如此。為何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探險家與早期地理學家多以男性為主,這是特定時空下社會建構與性別不平等的產物。早期以男性為主的地理學者,以擬人化與性別化來描繪自然與環境(或者就是一種對自然的性別建構),例如大地之母(蓋亞,Gaia)、母國(motherland)、母親之河(motherriver)等,也以性別化的語彙描述自然與人文地景,例如將石灰岩海蝕柱形容成男人石、陽具石,石灰岩洞穴與鐘乳石以陰性進行描述,又或者交通工程隧道的貫通石,明明是工程與地質地形的自然議題卻被描述成助孕求子的性別迷思,或是全球氣候變遷看似自然的議題卻對性別有不均等影響,這些都顯現性別與地理課程開展討論的多種可能性。
性平融入地理空間資訊應用與網路空間討論
地理資訊與技術課程常被視為技術理性,但卻常只是將性別視為一種屬性資料,忽略透過空間資訊所揭露值得探討的社會與性別不平等議題。高中加深加廣與空間資訊科技課程,建議教師引領學生思考「空間的意義與維度」、「空間的類別與社會性」、「地圖的分析與思辯」等課程條目裡可能的性別議題,而非在資訊技術實作中複製性別盲。教師可從討論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開始思考女性與自主空間的社會意義,進一步在地理資訊系統應用中去思考性別與空間資料的關係與意義,例如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與實作探討人口變遷與性別交織的地理分布、女性繼承財產的分布、以母姓命名的地理分布、同性婚姻的地理分布、公共托育的空間分布與城鄉差距、性別及無性別廁所的數量與分布、校園與社區城市等不同尺度空間的性別安全或犯罪地圖等地理資訊系統實作。
高中「地理系統」產業活動中的「資訊革命與知識經濟」主題 ³,適合教師融入科技發 展中女性與性少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電影《關鍵少數》描繪黑人女性對航太運算的 智慧與努力,以及電影《模仿遊戲》中身為男同志的艾倫圖靈破解二次大戰德軍密碼成就, 並且發明當代電腦運算的基礎。此外加深加廣課程中「地理媒體的反思」主題,適合延伸 討論網路世代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空間與身體主題,教師可融入批判科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 意識教學,如討論社群媒體與電玩遊戲等網路空間裡性別與身體的形象為何?又如何影響 我們思考性別形象與性平議題?又可能產生哪些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網路空間中女 性與男性身體與身材展現的差異,我們又該如何反思及如何避免複製刻板印象及減少性別 與身體霸凌。依照社會地理學的觀點,我們的身體也作為一種空間,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思 考在交通運具上的男性張腿佔據空間 (manspreading) 的討論,或是不同性別身體與尺寸 的污名與討論,提升學生對身體自主權意識的公民素養。
[3]這是屬於高一或高二地理課程的內容,從經濟地理角度教授產業活動與地理空間區位的關聯,「資訊革命與知識經濟」講授產業的變革與空間的關係,這類課程以技術理性的進展為核心,常忽略女性與性少數的貢獻。
性平融入加深加廣與地理實查課程
高中加深加廣課程中的當前議題「疾病擴散的空間分析」,也適合融入性平議題教學討論,例如根據政府公告的資料討論疾病感染者的性別比例與其活動軌跡可能的差異,反思特定產業消費與性別的關聯為何?某些產業的工作者或消費者又為何可能因社會汙名產生隱匿。也可鼓勵學生討論線上教學與在家工作情境下的家庭空間裡的性別角色與勞務分工等。地理實察是地理學課程中重要的安排與調查實作,建議教師應規劃無性別偏見的實察與分工,在地理實察的設計與手冊破除性別刻版印象,並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與觀察力,而非尋求地理實察單一結果,例如不同性別或性傾向學生可能在探索地理課題會有不同的體驗與觀察。
邁向教與學的性別平等空間思考
如果認為性平議題融入課程只是女性議題,這似乎假定男性不受性別差異與權力關係所影響,許多地理學家早已對這點提出批評。地理學在不同尺度與性別交織,McDowell(2006,pp.312–316)重製早期Townsend所提出性別區域地理學與性別資料的表格,這很值得讀者參考,將性別平等融入地理課程設計中。最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的地理學課程,該培育何種公民素養?我認為是認識空間、地方與環境存在著社會的建構,而非只是幾何與抽象的向度與維度,引領學生辨別性別(不)平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反之也能使學生體認空間地方與環境也塑造我們的性別意識。
參考資料
- McDowell, L.(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 (徐苔玲、王志弘譯 )。群學。(原著出版於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