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2spvx49 Zzzqs2ixo8h W

The Frayer model — —以問題覺知為核心的素養導向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設計

特別企劃/108 課綱融入性平教育回顧與前瞻

王儷靜|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圖 / Sharon McCutcheon / pixels

「性別融入教學,以前九貫講轉化式融入,12國教還是延續這種方式?」、「現在都講素養導向,素養導向的性別平等教育教案如何設計?」、「彈性課程想要自編性別平等教育跨領域,有什麼工具可以使用?」這些是我在各種研習場合遇過的詢問,這些問題一方面展現因應課程改革的教師需求,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與時俱進地研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這篇文章旨在說明如何進行具素養導向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設計。

議題教育和素養導向

學校課程總是被諸多社會力量型塑,不論是社會潮流、經濟動態、政治爭論、國際情勢,或是大眾意見的轉變等,皆會影響國家的課程政策與學校課程的實施。隨著教育政策推陳出新,什麼被認為是重要知識也會不斷變動。九年一貫課程時期,性別平等教育以重大議題地位進入國家教育課綱,有獨立的課程綱要和完整的能力指標,到了十二年國教階段,雖已不見重大議題,但性別平等教育以「議題適切融入之舉例說明」,存在於領域綱要的附錄二,因此有法規命令的效力¹。若教學工作者想融入性別平等的概念,附錄二有學習主題和實質內涵;若課程發展者欲編選和議題有關的內容,有「性別平等教育融入OO領域學習重點」的示例做為參考²。

[2]關於性別平等教育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發展及議題內涵,我曾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0、77、81和82期的總編序做說明。
[3]教育部2018年1月25日發布國語文領域綱要(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007209B號)定調領綱附錄二的地位和寫法。

教學現場實施多年的「性別融入教學」遇到十二年國教強調的「素養導向」,會產生什麼轉變或重新意義化,領綱附錄二的議題教學說明帶來一些啟發。素養導向指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一個情境當中,學生能活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並實踐於行動中的一種課程與教學取向。議題教育包含五個特性³:

[3]領域綱要「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之「壹、前言」。

議題具有時代性、社會價值、前瞻性、高度討論性、跨學門等特質;.學生經驗和生活化教材是課程發展的重要考量;

.「問題覺知、知識理解、技能習得、實踐行動」是議題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架構;

.議題以多元方式融入學習:可連結、延伸、統整與轉化領域的內容,或採隨機教學,或於作業和活動中呈現;

.建立能「討論、對話、批判與反思」的學習社群,增進學習品質。

綜整這兩者,座落於情境、真實且高度討論性的問題覺知、跨領域的知識應用、行動策略的發展,是交疊的核心概念。以這些概念為基礎,接續介紹如何以Frayer model將這些概念轉換為課程設計。

TheFrayerModel

The Fraye rmodel是Dorothy Ann Frayer和同事於1969年提出,用來協助學生語言發展和概念學習的圖表組織,包括4個組成部分:定義、特徵、例子、非例子(non-examples),這個教學策略的結構與思考歷程有效提升學生對於字詞與概念的深層理解和分析思考(Frayer, Federick, & Klausmeier, 1969)。將組件內容稍做修改(modified),Frayermodel也被廣泛地應用於其它學科的學習,如數學語言溝通能力(如Bruun, Diaz, & Dykes, 2015)或科學語言(如Estacioa, 2017)。稍微調整模組放置的內容,我們可以借用其結構思考素養導向的議題教育,協助課程設計,見圖1。

這個Frayer model的核心是課程的問題覺知。「問題覺知」的問題具社會意義、高度討論性,以及跨領域的性質;這個疑問是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情境,引導他們/她觀察其中的關連性,做檢驗或推論,探求答案。「概念圖(學習內容、實質內涵)」組織了與問題覺知相關、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理解(包括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概念圖是呈現概念間關係的圖形表徵,以「問題覺知」為核心主題,再將圍繞此一核心主題的相關概念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之語意網路。領域的學習內容與議題的實質內涵,提供了建構概念圖的主要來源。「(生活)情境」是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發想源起,總綱中核心素養三面九項的最外圍,即是滾動的生活情境。杜威學說中廣為人知的「做中學」,可協助我們思考情境的功能與意義。杜威(Dewey, 1916/2006)在《民主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學習的情境必須能激發思考,讓學生自己從活動中產生、證實、掌握觀念,讓他/她在情境中領會意義與事物的關聯。這個情境呈現的刺激是新的(是不確定的或是有疑問的),但又與現在生活有充分的關係。教師的任務在於使情境的疑問難度適中,要夠廣闊才能挑戰思考,但也要有所限制,不讓學生被疑難淹沒;除了新事物必然引起的困惑之外,還應參雜著一些熟悉的部分幫忙提示,做為連結。

教學者若能安排可憑真實經驗啟發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認同情境中必要的舉措和預見的結果,那麼,學習活動追求的就不是大量知識的累積,而是引發學生的疑問,透過想像的運用,銜接知識,融入原較窄的經驗範圍,使它變得寬廣而豐富。「學習目標(學習評量)」指透過學習而發生的知識、態度、技能上的改變,學習目標可由教師擬訂或是協同學生一起擬訂,學習評量則是評估學習目標的開展與達成狀態、提供教學者和學習者回饋的方法。將領綱的學習表現、學習內容和議題的實質內涵轉化為學習目標,在進行領域課程之際,同時也實施議題教育的課程。顧及「議題」的特性,議題教育的「學習活動(問題解決)」編排可從具有社會重要性的事物著手,滋養教育的社會責任。教學者提供情境,讓學生遭遇和共同生活有關的難題或困惑,他/她們在其中的觀察體會、知識應用、思考啟發、經驗核實,都是為了開發社會見識與興趣而發展的力量。

接續我以適用6年級和7年級,跨性別平等教育、科技與資訊議題的「網路交友安全」課程發想為例,說明這個Frayer model在性別平等教育的應用。

「網路交友安全」課程發想

一、問題覺知

網路科技改變了人們相處的方式,網路交友是現代人的共同經驗,開創了機會也帶來挑戰。網路交友有哪些議題需要關注?我們如何在結交朋友的同時也保護自己?

二、生活情境

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使距離遙遠的兩人,也能輕易得透過網路,相互聯繫彼此。在網路交友方面,網路不僅帶來正面的影響,也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網路犯罪、網路色情、性剝削等。在這個幾乎人手一支手機的社會裡,使用網路交友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了解網路的資訊傳播方式、社群媒體的隱私設定、身體自主權與隱私權的探討、真實與虛擬情境的人際關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網路交友時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三、概念圖

跨領域的學習重點和實質內涵:

四、學習目標

1.認識社群媒體

1–1認識社群媒體的種類與特性

1–2思考社群媒體對生活的影響

2.了解網路交友的優點與風險

2–1說明網路資訊的傳播方式

2–2比較虛擬和實際人際網絡的相同和差異

2–3判斷交友網站上面資訊的可信度

2–4歸納網路交友的便利與潛藏危機

3.分析網路交友會遇到的議題

3–1辨別網路交友的隱私權議題

3–2關注網路交友的身體自主權議題

3–3釐清網路交友的倫理議題(自我保護與尊重他人)

3–4提出網路交友遇到危險時的問題解決方式

4.規劃與設計「網路交友安全」的懶人包

4–1規劃「網路交友安全」懶人包的內容

4–2設計「網路交友安全」懶人包的圖文

4–3使用軟體製作

4–4進行校園宣傳

五、學習活動

視班級和學校狀況,規劃數節課、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活動可包括課室內的小劇場、講述、討論,以及以小組探究進行的資料蒐集、分析、成果展現等。

小結

Frayer model為素養導向課程的問題覺知、概念圖、生活情境、學習目標和學習活動提供一個組織平臺,方便教學者思考和檢視課程的內在一致性。先以這個模組進行課程設計的工作分析,接著撰寫詳細的教案,希望有助於教學者設計性別平等教育的自編課程、彈性課程或跨領域課程。


參考資料

  • Dewey, J.(2006)。民主與教育(薛絢譯)。網路與書。(原著出版於 1916 年)
  • Bruun, F., Diaz, J. M., & Dykes, V. J. (2015).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21(9), 530–536.
  • Estacioa, R. D. (2017). The use of modified frayer model in developing science vocabular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New Trends and Issues Proceedings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4(1), 36–42.
  • Frayer, D. A., Frederick, W., & Klausmeier, H. (1969). A schema for testing the level of cognitive mastery. 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