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irsaapjvt0lhmcggcp Iw

「厭娘」與「拒C」? — — 大專校院學生性別刻板印象之探究*

性別新知/轉動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場域

孫子靖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士生
呂明蓁 /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本研究曾獲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已結案。本文係研究計畫發表後部分改寫為季刊所用。

「那個死娘泡,誰想跟他當朋友」
 「你這麼娘,你是男生嗎?褲子脫下來給大家檢查」
 「拜託!男生就是要Man才像個男人啊!」
 「你是GAY喔?不然怎麼這麼娘?」

上述的語句,是學生言談間常會對陰柔氣質男性同學的攻擊言語。「男性應該陽剛,女性應該陰柔」是普羅大眾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但凡有人跨越過這條界線、打破這個規矩時,便容易引人側目、受人排斥。葉永鋕¹和楊允承²在學校中都曾因陰柔特質而遭霸凌,兩人的生命在國中階段就嘎然而止。葉永鋕過世至今20多年,在性別平等教育史上,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他的故事都一直被記憶著。楊允承,如果在國一那年沒有走上絕路,算算年紀,可能20多歲了,或許現在正在享受著大學生活。

[1]2000年時值國三的葉永鋕因自身的陰柔特質在校園常遭受同學霸凌,連上廁所都會有人圍堵他。他只好利用較無同學去的時間上廁所,葉永鋕在4月初某日音樂課下課前5分鐘去上廁所一去不回,中午被發現倒在廁所前,送醫不治死亡。
[2]2011年10月,剛上國中的楊允承身形嬌小、性格內向,在學校被嘲笑是「娘娘腔」並受到排擠,求助無門後選擇從高處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在2004年6月通過至今,教育部皆將其置於各級學校教育的重大議題「融入」:國中小應該融入課程與教學,每學期至少實施相關課程或活動4小時;高中職及專科學校5年制前3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大學應廣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性平法》第17條)。也就是說,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都要有性別平等意識。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很好奇,在《性平法》通過後接受學校教育的青年,也就是大專院校學生,他們的性別意識如何?對性別氣質偏陰柔男性的觀感有沒有比較正向?於是,我們在2017年向臺南地區的200名大專校院學生發放了一份「大專院校學生對陰柔氣質男性態度問卷」,問卷設計中有學生的性別、就讀院所以及一些相關經歷的基本資料,並調查學生對於陰柔氣質男性的刻板印象以及與他們接觸、相處時產生的情緒和反應。該次調查共計回收143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佔61人;女性82人,並且平均分配於各個學院之中³。

[3]本研究依據學院別分為五類:教育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理工學院、藝術學院、醫療生技學院。

研究結果發現,現今的大專院校學生依舊存有「厭娘(討厭娘娘腔)」、「拒C(拒絕Sissy)」的情形,所謂「厭娘」、「拒C」意指對陰柔氣質男性具有敵意並產生拒絕、排斥的行為表現。在細緻的以基本變項分析之,我們發現:

一、相較於女性,男性大專院校學生對於陰柔氣質男性更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以及表現出不友善的行為反應。

二、相較於其他學院,理工學院的學生較容易發生「厭娘」、「拒C」的情形,並且對於陰柔氣質男性具有性別刻板印象存在。

三、曾經目睹陰柔氣質男性遭受霸凌經驗的大專院校學生,對待陰柔氣質男性較為友善,相較之下「厭娘」、「拒C」的情形也不易發生。

四、曾經修習、參加過性別相關的課程、研習、工作坊的大專院校學生,對於陰柔氣質男性較不會有刻板印象,並且抱持著尊重、友善的態度與他們相處。因此,也比較不會發生「厭娘」、「拒C」的情形。

綜上所述,男性大專院校學生「厭娘」、「拒C」的情形較為明顯;這樣的狀況,也進而影響到以男性學生為多數的理工學院。我們可以想像,陰柔氣質男性若身處以男性為多數的環境之中,也較容易接收到不友善的態度。歸咎其因,不外乎為男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被告誡必須成為「陽剛的異性戀男人」。當男性表現出陰柔氣質時,不單單會受到責難和不友善的對待,並且透過社會上陰柔氣質男性等同於男同志的刻板印象,而(不論對方性傾向為何)賦予他們「男同志」的身分。

當男同志的身分被賦予,父權社會中的異性戀霸權對於同性戀的恐懼也加諸於陰柔氣質男性身上,這種恐懼是以異性戀體制的規範發展出來的文化及結構,並對於生活其中的主體施加各種形式的壓迫(趙彥寧,2001)。因此,陰柔氣質男性除了會因為展現與社會文化既定男性陽剛相悖的性別氣質而遭受壓迫,也有可能承受異性戀霸權所產生的恐同情緒。除非他能為他的行為提供屬於陽剛或異性戀的線索,否則將被視為同性戀而被輕賤(陳震齊,2006)。

社會將陰柔氣質男性視為非正常的一類,並形塑出「厭娘」、「拒C」的文化對其施加壓迫。對於一個生長在異性戀、陽剛文化下的男性而言,「娘娘腔」是具有極大的殺傷力、極其羞辱的字眼,因為它違反了異性戀中心的父權社會所尊崇的男性陽剛氣概準則。在這樣的準則中,陰柔特質是只專屬於生理女性的,陰柔特質男性所擁有的特質是比生理女性具有的陰柔特質更低階的一種,這使得陰柔氣質男性在社會上所受到的壓迫更凌駕於女性(王家豪,2002)。

圖 / Yashnova Natasha / shutterstock

在每個人成長歷程中,經由社會化,逐漸將生理上的差異,轉化成社會中的不同規範與期待,形成一種性別標準、專屬於某性別的刻板印象,成年男性往往被要求展現出陽剛、男子氣概之一面。然而對於陰柔氣質男性而言,跳脫了社會大眾所賦予男性該具有的性別模板去展示女性特質時,便容易被蓋上「異類」的標章。而人們往往對於異己是容易產生厭惡感甚至會對其產生排斥,更甚者會將其汙名化或是進行攻擊。當大眾認知中關於男性的概念已被陽剛主導,陰柔氣質男性被視為嘲諷、排斥的存在,造就社會上「厭娘」、「拒C」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

《性平法》通過至今已十幾個年頭,伴隨著許多「年輕人」共同成長。儘管研究結果顯示現今的大專院校學生依舊存有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厭娘」、「拒C」的情形,但其實研究中也發現,曾修習、參加過性別相關的課程、研習、工作坊的大專院校學生是願意去接觸與認識不同的性別氣質,並試圖打破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若是將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大學的通識必修課程,相信更能落實大專院校內的性別友善環境。除此之外,近年有許多年輕一輩的現場教師、教育工作者紛紛投入、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的活動,將性別平等教育的概念持續的融入在自己的教學之中,而作為師資生搖籃的大專院校,更應積極推廣性別平等教育,例如:將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納入師資生不可或缺的學分,使師資生未來成為教職時,更能將性別平等的意識傳承下去。我們衷心的期盼未來性平教育能更落實,透過教育的力量去鬆動、打破並改變社會文化長久下來的「厭娘」、「拒C」以及性別刻板印象。


參考文獻

  • 王家豪(2002)。娘娘腔男同性戀者的社會處境及其自我認同(碩士論文)。https://hdl.handle. net/11296/zycys9
  • 陳震齊(2006)。娘同志在異性戀霸權下的自處與在霸權式陽剛下的認同選擇(碩士論文)。 https://hdl.handle.net/11296/8jm4q2
  • 趙彥寧(2001)。帶著草帽到處旅行。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