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vyqps8qnbsgw4awf0ewla

跨性別女性參與義務兵役體檢的觀察

專題企劃/跨性別專題,第二個十年

文|青心烏龍

圖 / Steve Johnson / pixels

兵役體檢,或任何與臺灣的義務役徵兵有關的事情,從多元性別的觀點檢視,最鮮明的問題是它強迫所有被國家認定為「男性」的個體必須參與的義務,並也依此擅自地假設所有參與的人員都是男性;雖然這個狀況並不僅限於兵役,性別二元化分配的學校、職場、宿舍、廁所等方面也都輕易可見同樣的困境,這點可以從他¹對所有參與者的統一稱呼「役男」略窺一二。如此的前提多少阻礙了通常方法中對跨性別族群的友善措施及做法,所謂「依當事人的個人認同」的說辭,在一部分人被隔絕在外、另一部分人一踏進門就已經被預先貼好了性別標籤的情境下根本不適用。

[1]關於人稱代詞這件事⸺筆者對於華語在原生狀態下無語法上的性別類別(grammatical gender classes)一事實表示尊重,並實際上主觀地對此表示讚賞。故本文將避免使用任何有非必要地將指涉對象貼上二元標籤的代詞書寫形式,且為公平起見,就算其並非用於指人也一樣。

儘管我們可以將跨性別者,尤其是性別登記仍為男性的女性及非二元跨性別者們,在這方面上所遇到的問題,從根源上歸咎於為是政府在立法及推動免術換證一事上滯緩、以及法律在服役義務上強調男女區別的結果,並認為其應當被本質地解決,但是,如何面對解決跨性別族群可能因此而面臨的困擾,或許也是當下體制可以為性別友善做出的一分努力。

我是一名跨性別女性,MtF²,因為一些原因而前提在大學一年級的下學期參加了兵役體檢。這或多或少與我冒冒失失的個性所導致的結果有關,但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還是基於家長的態度,儘管在自己的家庭中我們在跨性別這件事上還沒談開,家中長輩並不反對或者說還算支持我為自己爭取免役。因此,在「勇敢挺身對抗體制」的選項暫且顯得比較不切實際的情況下,我決定還是先跑一趟醫院完成兵役體檢的程序。

[2]如果你對這些詞感到疑惑,建議可以暫且參閱維基百科,他們倒也沒有真的寫得很差。

進行體檢的醫院是自選的,通常以參加者的戶籍地及往來方便為主,另外亦有為交通不便者設立的外縣市代辦體檢制度。儘管並不是基於交通方便上的考量,我選擇了在非戶籍地的臺北市,由市立萬芳醫院代辦兵役體檢。這主要是考慮到臺北市兵役局在相關方面已發布的指導性報告3(事後證明,醫院有確實落實其內容),以及聽聞其他縣市的醫院各自狀況方式不一,使臺北市的醫院看來成為在兵役體檢上對跨性別族群相對友善的選擇。事實上,相關制度、醫院方的友善措施以及醫生的態度所影響的,實際上並不只是當事人在體檢過程中的體驗及心情,部分地區及醫院的較保守制度甚至可能導致跨性別者難以爭取免役。

[3]〈臺北市針對疑似性別認同不一致役男參加徵兵檢查流程處理之探討〉,臺北市政府兵役局(2017)

而出於對體檢程序的擔憂,尤其是那些相對侵犯個人隱私的部分,我在體檢的兩個星期前,就先以電話聯絡臺北市兵役局,主動告知個人的相關狀況及需求,並詢問是否可以在避開人潮的時段進行體檢。兵役局也在確認後,提供我一個建議的到達時間。這個動作讓我在體檢當日到醫院現場時,除了看到一個結束後正要離開的體檢者,確實已經沒有其他參加兵役體檢的人了,也因此當天的檢查都是在單人的狀況下進行,對我提供了不少安心感。

另外,在體檢過程中,醫院的人員,包括護理師及醫師在內,在性別觀念及意識上的表現,無論其到底是出於實際理解還是遵循宣導的教條,也都非常周到。體檢全程都有護理人員一路陪同進行各種檢查,且經常關心你的如廁需求,以用於尿樣採集,並對其他各類可能的需求提供關切;身體檢查時的操作過程,皆有對個人的身體權,表現足夠的尊重,在需要脫衣進行的檢查項目,亦都是在先詢問過並確認同意的前提下進行;更衣及如廁(包含採集尿檢樣品)皆是被安排在獨立空間,就萬芳醫院而言,是健診中心內的幾間小臥房或女更衣間,裝潢優雅到讓人頗想入住的;另外,同樣令人滿意的是,檢查的全程都是使用相對中性的稱呼,不會令人感覺到不適。在這些方面上,臺北市兵役局對於醫院在兵役體檢上的宣導值得稱讚,且程序的制訂上在顧慮跨性別或疑似跨性別者個人權益的同時,亦並未為難醫護人員,考量到我們無法準確地辨認出每一個跨性別者,而跨性別者亦無義務對任何人表明身分,我們確實應當對於這份「疑似」的可能性給予更多關注,因此,若其他縣市醫院也有意願對多元性別族群提供更多更積極友善的環境,非常建議可以參考學習這些做法。

當然,這也不代表臺北市醫院的友善措施已經徹底完善。在當日進行完初步的體檢後,我因為持有泛自閉症障礙的診斷證明和性別不安的傾向,而被要求在幾個星期內回到醫院分別進行精神科的複檢及心理衡鑑,而這些追加的檢查是在一般門診進行的。我因此也注意到,儘管跨性別者當然也會出現在兵役體檢以外的場景中,諸如去性別化稱呼等性別友善的做法並未實際落實到醫院的其他層面,舉例而言,醫護人員在門診叫號時,仍然依據我在健保卡等資料上的登記性別稱呼。

這點值得我們關注:兵役體檢包含了兩方,政府兵役單位和合作醫院的參與,面對性別議題時的關心,不應僅限於兩者交集的部分,而是應當要在雙方各自的各方面上都能保持這份敏感。不僅在兵役體檢時,中央和各地方的役政處理單位在處理任何「役男」的事務時,都應該避免直接假定當事人為男性,而醫院在應對病患時也應當要對當事人的性別身分保持警覺,並避免直接使用既有的登記資料來決定稱呼,如健保卡、身分證件或醫療資訊系統上的登記性別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獲判定免役後,通常當事人會收到通知,請當事人前往區公所領取免役證明,且可以由直系親屬代領。儘管這樣的制度看似沒有問題,畢竟確實有些人無法親身去領取,需要由直系親屬代領,但建議尚未向家中出櫃的跨性別朋友們,有必要謹慎處理,因為這個過程也有可能讓自己陷入一個被迫出櫃的困境。

或許是正如同在一棟建築裡不會只建了女廁而忘記建男廁,對於特定族群需求的關注,總是首先建立於能意識到該族群的存在,然而在社會上被邊緣化、缺少關注的群體,其權益則往往無意識地被犧牲。對此的解決方法,或許跨性別群體的在社會上的主流化仍是個頗為艱難的目標,但至少還是可以藉由對相關議題的關注與推廣,培養自己與他人的性別意識,尋求對現狀的改善。無論如何,我們似乎距離對多元性別族群的真正友善,還有許多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