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現場 / 人權、性別 「 愛 」 好好教
翁麗淑|新北市鷺江國小教師、本刊研究教師
陳君汝拿起兒子永鋕的遺照,憤怒地說:「 你看有多少個在自殺,在跳樓。他們 有罪嗎?我會問,他們有罪嗎? 」
誰,有罪?
我也要問,是誰?誰,有罪?
我想起之前聽到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阿偉的故事,因為從小未曾聽聞同性戀的任何資訊,所以認定自己是個怪胎。他小學四年級時,曾經在自家頂樓踢著生鏽 的欄杆,期望製造一個像是意外的自殺……所幸,欄杆即使生鏽仍算堅固,像是阿媽和家人的疼愛,守護著阿偉。但這些愛仍有缺憾,以致讓他感到孤單,甚至否認自己生存的價值。
誰,有罪?如果我們依舊忽略同志教育,依舊將性少數族群關在櫃子,許多孩子看不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模樣,更多孩子看不清多元的世界應該是怎樣,以至於讓孩子傷害他人,或放棄自己。我相信,這並不是誰做了什麼有罪的事件,有罪的是我們沒有做什麼!
老師可以做什麼
因此,深入介紹 LGBTQIA,尤其是跨性別、多元性別族群,是我在這個班一直 以來的經營重點。這一年半來,我的教學理念是期望性少數族群被看見,但不特殊化,也不病理化。學生對於這些知識或態度、價值,都像是他們平時錯過的美好風景, 除了增長見識,也希望孩子能在過程中培養對少數族群的理解與平等相待的價值態 度,並在這些族群面臨困難時挺身而出,一同為重要的價值努力。
回應《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教育重要目的前兩項,在於使兒童之人格、才能以及精神、身體之潛能獲得最大程度之發展,並培養兒童本著理解、和平、寬容、 性別平等與所有人民、種族、民族、宗教及原住民族間友好的精神,於自由社會中, 過負責任之生活¹。針對這兩個目的,每個孩子都可能是性少數的族群,而即使是其他的多數,也應理解且平等友好的對待群體中的少數。
[1]《兒童權利公約》主文第 29 條中載明教育的目的有 5 點,本文引用前兩點:(a) 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b) 培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各項原則的尊重。
帶班的優勢在於能將各種教育期待實現在許多平常的相處中,從班級經營中建立教育管道及典範,像午餐時的點歌時間、早自修的閱讀、下課時的吵架爭執調解, 還有與家長的溝通,在在都讓我有機會將這些知識與價值點點滴滴釋放,像日常的空氣般。
一、認識彼此的相同與不同
高年級的孩子對於流行文化有較高的接收度,因此,我帶著孩子對多首 MV 進行欣賞,再一起探究。蔡依林的〈玫瑰少年〉、〈不一樣又怎樣〉、〈We are one〉、張惠妹的〈彩虹〉……願意在性別議題上創作發聲的歌手俯拾皆是。而孩子們愛看的 Youtuber「 黃氏兄弟 」,剛好也有相關的事件可以討論。當然,性別刻板的歌曲也非常多,甚至充斥不對勁的情感訴求與性別角色,也有許多可以探討。
當然,多元價值的耳濡目染不只是在性別上,我也期待其他的多元族群被看見。 所以原住民族、新住民、移工、遊民,或身心障礙者,或不同的社會階級,這些都在我們在午餐輕鬆沒有壓力的氛圍中,逐漸分享傳遞或反省。
當然,很多孩子的反應也讓我知道必須再多努力什麼,以同志或跨性別族群為對象的謾罵詞彙不時出現,某些畫面會聽見鄙夷的聲音……如何認真的提醒,又不讓學生覺得自己被否定,也是老師的功課。最喜歡的是,當不恰當的態度又出現, 其他同學已經能相互提醒,看到彼此微笑謙虛的接納意見,令人欣慰!
五年級時,我邀請好朋友們寫信給我的學生。本來只是期望大家能分享自己的情感經驗,讓孩子們體認情感的多元面貌。沒想到有許多同志朋友響應,讓我們班有不少同學收到同志的感情故事,當大家分享彼此收到的情感經驗,我發現超過半數的同志愛情也讓原本會對此感到不舒服的學生也覺得平常,且一樣感到可貴感動。
是的,我們存在差異,卻也有共同的情感需求,面對關心友善會感到歡喜,面 對偏見歧視會憤怒傷心。因此,看見差異理解彼此,並能溫柔相待,是重要且必須不斷練習的功課。
二、看見彼此的難題
不同的性別特質,可能遭遇不同的困境。大家幾乎一致同意,陰柔的男孩處境最艱難,一如永鋕的遭遇。即使性別平等教育已經實施多年,這些男孩還是在校園裡顯得刺眼;而陽剛的男孩雖然符合主流價值,卻也因為刻板的目光,幾乎難有不 同選擇。女孩的處境也是。但大部分孩子都同意,性別特質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表現: 很多女生下課時玩起來很瘋,上課時就文靜許多;也有同學在家和在學校是兩種模樣,陽剛或陰柔,似乎只有少數孩子固定就是那個樣子。
而我們所要學習的,正是把這些流動的特質在每個人身上視為理所當然。主流的環境裡有許多阻礙,我們應該一起面對,當有人被歧視、被不當的對待,群體中 所有人都要一起抵抗,讓行為者知難而退。這是我們共同守護價值的行動,是重要的責任。
三、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
「 跨性別 」 在日常生活中是比同性戀更艱難的議題,一方面能見度較低,另一 方面是媒體與傳統的歧視更深。而這也是最有知識量的部分,XY 染色體的各種可能性,還有各種不同的性別認同。因此,當綜合課本中只提到 「 認識不同的性別特質 」, 我會直接將性別認同與雙性人的議題帶入。性教育提到女孩的月經,我一定也要提到,有人對 「 月經 」 這個代表女性的標誌深惡痛絕,也有人對於自己沒有月經感到缺憾與悲傷。
除了這些,一般順性別的大家可以想像跨性別同學的難處嗎?廁所或其他男女 二元壁壘分明的文化,都讓這個族群的朋友難以適應,更別提有人將 「 人妖 」 掛在嘴邊。生活裡的各種紋理是幽微且充滿坑坑洞洞,順性別的多數理所當然毫無感覺, 這些艱難的體認與理解必須細細想像。我一開始設定同學的座號就直接以生日來排序,一反原本一貫男生在前女生在後的傳統,也是因此而來。細細探究,同學們就 漸漸能在各種提醒中理解多元性別是什麼,也體會跨性別的處境。這樣在日常裡細細鋪陳的價值,通常能深刻而長久,許多時刻面對不恰當的媒體,孩子們能反映出他們獨特的性別意識,深覺不簡單且令人欣慰。
那位女孩教我的事
其實在接這個班之前,我就知道了阿嘉 ( 化名 ) 這位女孩的狀況。個案分班的輔導會議上,我第一個舉手認領這位孩子到我的班,心裡暗自認定她就是我的天使, 如同我的第三個罕病孩子,是我生命的天使一樣!
這一天,女孩寫了一篇的訊息給我,提到她的不解與悲傷:「 為什麼我不是一個正常的女生?我好怕有人會把我當怪胎! 」 原以為自己已經進行了許多教學, 但收到阿嘉對於 「 沒有月經 」 而感到悲傷,擔心自己 「 不正常 」,或是會被當 「 怪胎 」,我才驚覺自己遺漏了很重要的點。
阿嘉是個認真熱情的孩子,但對自己身體的祕密卻一無所知。我也只是粗略 知道,這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動了手術,身分證字號第一碼從 1 變成 2。當我與家長聯繫,發現家人都不想提這件事,一直說,「 現在都好了! 」、「 跟一般小孩沒 什麼兩樣了 」、「 請老師不要再提這件事 」、「 我們不想讓小孩知道這件事 」……這 些回應讓我更加擔憂,顯示家長對於雙性人或跨性別者的歧視,不願面對孩子的真實狀況。
因此,我逐漸理解,即使我進行了這麼多關於多元性別的教學,阿嘉身邊的各 種眼光,仍舊刺傷著她。我在班上做得再多,卻無法改變多數家長,尤其是阿嘉的家人。
於是,我決定慎重跟阿嘉談這件事。我告訴她我對她的敬佩與欣賞,還有我當初第一個舉手接收她作為我生命中的天使這件事,這是我多大的榮幸。最重要的, 我認真告訴她,關於她身體的祕密需要自己長大後慢慢解開,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特別美好的存在,特殊的、被揀選的,而且是帶著使命的。「 妳一定要把自己 活得美好快樂!妳的光能指引其他人看見珍貴的寶藏。」
隔天,阿嘉微來告訴我她的心情。她說她仔細想過,已經不在意沒有月經這件 事 ( 也許這個不在意只是暫時的,但沒關係 )。她提到,讓她感動的是我 「 立刻第一個舉手,認為自己就是她的老師 」 這件事。原來被在乎的歸屬感可以讓她感覺被愛,真好。我覺得自己好像做對了什麼。其實,老師很難預料孩子的點在哪裡, 但盡可能承接孩子的軟弱與悲傷,給她重要的力量,是我可以做的事。未來還有許多難題要面對,讓她有力氣繼續往前走,亦是老師重要的使命。
而這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我的天使。